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生物学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应突出迁移能力培养,教师结合学生和学科实际,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史优化教学程序、注重比较分析法、加强知识内在联系以及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多举措多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未来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迁移能力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会骑自行车的更容易骑摩托车,会二胡的人更容易学习拉小提琴。这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影响另一种学习活动,称之为学习迁移。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在做题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去,从而真正灵活应用知识,灵活掌握能力,即培养学生获得迁移的本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激增的今天,对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有利,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本人从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融入生物科学史

  一部生物学发展史就是一部重要的人类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史,通过讲述生物学历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学的道路,去理解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技能迁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实现了一系列的科学重大发现和突破,助推了一系列新学科的诞生。引导学生主张学科间的联系,明白自然界就是一个统一体,各个学科各个知识间的方法、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引导叙述在理解科学本质科学方法过程中,在统一的学科体系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内化,转移、巩固和提高,从而实现能力的真正迁移。

  二、科学优化教学程序

  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不是学生灵活实用的认知结构,因为教材编制者在编制教材时一般充分考虑的是知识本身的特点、相互间关系和自身规律与逻辑结构。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一定充分研究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知识的体现结构和逻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更好地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本身结构,进行很好地设计和调整,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

  例如,学习生物课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章节,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给学生分析呼吸作用的类型(有氧和无氧呼吸);然后给学生分类阐述什么是有氧呼吸、什么是无氧呼吸,并比较两者的异同,理解总结呼吸作用的定义,接着引领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最后教师阐述总结其意义。如果教师不进行二者的区别,有氧和无氧呼吸的不同,然后去向学生呈现反应公式,最后进行过程叙述,这样的教学是很突然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加强比较方法的应用

  生物教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看似彼此独立,但是他们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教师教学中充分理清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把握知识之间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关联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减数分裂知识时就需要和有丝分裂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如果要讲授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知识,就要和动静脉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区分两类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从动静脉概念去更好地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从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中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概念的相似性和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通过分析比较,能够很好由一知识向另一知识迁移。

  四、把握知识内在联系,促进正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知识之间,技能与技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发掘知识和能力之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寻求知识和技能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正迁移能力,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纵向迁移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深度发展和能力精度发展。

  例如学习“细胞的化学成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温习以前的知识“种子的成分”和“食物的成分和作用”等知识,学习“植物的新陈代谢”知识,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此前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学习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内容。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向新的知识、实验或能力的学习中迁移,既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和提升,更有利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横向迁移能力。通过各种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引导学思维向广度和宽度延伸。

  例如学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间的知识能力的迁移训练,学生在以前学习物理、化学或者地理学科时,都有这方面有关系统和平衡的知识积淀,或者正在进行学习的物理、化学、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进行学科间的正迁移。再如,要学习“酶”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化学学科中有关催化剂的知识,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催化剂的独特作用,再进行有关“酶”知识的学习,从而很好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增加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五、发挥教师的激励机制

  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既需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进行有效案例操作,也需要进行情感激发和精神激励。尤其是生物教学,更需要发挥教师的激励机制,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培养能力的信心。通过教师的激励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的迁移表现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教学中重视激励的应用和效应,构建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握实施激励的机会和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激励,能够从精神上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从思想上给予迁移能力的强化。从而是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做到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真正实现中专生物教学的迁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能够预见,学生在做生物实验中,有可能会把与之有关的原来学习物理实验中的器具、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很好地应用到生物实验中,在引导学生实验中,及时地捕捉,并给予肯定,尤其是那些应用较好的学生应加以表扬激励,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横向迁移能力感到自豪,进而增强他们的迁移意识,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去学习和提升。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增强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迁移能力。不能仅靠学生自发培养,教师结合学生和学科实际,多方式多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未来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生物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下一篇: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毒品预防渗透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