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教学中教育机智的运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教学这个讲台上,我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从最初的无所适从懵懵懂懂中一路走来,教学中的感慨颇多。

  打开电视,总会倾心于主持人的从容、娴雅和睿智。于是想到教学不也如同电视直播一般兼具艺术性和挑战性,教师不也应似主持人那般泼洒激情、驾驭智慧吗?是的,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面对教学中的意外和突发事件,教学中也需要有智慧的技巧!

  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有了教学机智,你才能在课堂上舒卷自如,时时如足球队员捕捉转瞬即逝的机遇,营造教学的“临门一脚”。

  机智,应该是一个授课者的成功法宝。灵活地加以运用,整个课堂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出现幻景来理解内容。但是,当学生讨论到小女孩擦然火柴看到奶奶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课文为什么说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我想应该是妈妈最疼爱自己的女儿了,妈妈哪里去了呢?”问题的提出,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课文对妈妈的描写很少,只在课文开始部分“小女孩穿着妈妈的拖鞋”时出现了一次。至此,课堂有些失序。但我马上意识到:“妈妈”的问题闪现着学生的思维火花,千万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我抛开了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题外”话题,“是呀,小姑娘的妈妈哪去了?小女孩为什么看不到妈妈呢?”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展开合理的想象,“妈妈外出给富人打工去了”“小女孩刚出生不久,妈妈就病死了。”“妈妈因不忍受爸爸的虐待而远走他乡”等等。大家的想象都道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课堂上暂时的失序,但学生在讨论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透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因失序变得更精彩了。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我没有立即正面表明我的观点,我想,那是我的观点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张扬,自主探究意识增强,最终将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的人。

  面对学生的这一提问,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掐断这根激起全体学生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这一点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的精神。

  学习《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我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就在孩子们把书读完了,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另类”的声音:“真有这么傻的农夫吗?”我循声望去,见是班级中一个调皮的学生姚佳宇,平时上课就特不守纪律,我刚想批评他几句,但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见一些学生叽叽喳喳地附和着“是呀,是呀,老师,真有这么傻的农夫吗?”看来,这还真是孩子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我顺势而引:“你们认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没有。你们看,插图上的农夫都那么老了,种田应该很有经验,怎么会做这样的傻事呢?”马上有学生反驳:“我认为应该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里面,那个种葫芦的人不也是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联系而犯了错误吗?我想,以前科学不发达,农夫可能不懂得损伤了根,禾苗就不能生长的道理。”你能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来思考,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一学生。这时,举手的学生更多了。

  “我认为没有这样的农夫,谁都知道根能够吸收水分,他把根拔出来,禾苗不就枯死了吗?我想他不会这么傻吧?”

  “我认为是有这样的农夫的,可能他以前没这么做过,但这次他太希望禾苗快点长,所以就去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

  “我也认为有这样的农夫,因为老师经常说写作文要真实。”

  “我反对,这不是写作文,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想这个寓言故事只是作者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编造出来的。”

  喧闹了一阵,孩子们静下来,带着寻求答案的眼色看着我。我微微一笑,说:“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刚才的辩论真是太精彩了,至于有没有这样一个笨农夫,我们无从考证,但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是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课后我想:幸好没有批评姚佳宇,面对他的“插嘴”,如果我粗暴地以违反课堂纪律加以批评,可能会扼杀了孩子们这难得的思维的火花,断送了更多的美好的思维品质,失去了学习中难得的快乐。仔细想想,课堂上类似的这种“奇思异想”和“奇谈怪论”的“节外生枝”不正是展现了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吗?这是学生作为真正的主动者的表现,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课堂的反应是多元的。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猝不及防的疑问,面对课堂中非预设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机智,恰当地把学生领到合适的思路上去,要让这些“不合”心意的举动创造出课堂的精彩,要让这些有着独特思维的“添乱”学生最大化的发展。

  我在教《春望》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时,有位女生举手问:“为什么溅泪?为什么恨别?”我没有急着回答,顺势问:“谁在溅泪?谁在恨别?”学生们思索着,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作者杜甫,因为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安史之乱途中的耳闻目睹。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花、鸟,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情。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学生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独特体验,独特愿望的个体,语文课堂给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他们的理解有的一下子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有的甚至背离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此时此刻我们更就应尊重学生的理解。首先要肯定学生具有独特意识,其次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悟自得。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只有那种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机智对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在教学工作中将会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智慧,让教学充满机智,让孩子也充分体会到学习中思考的快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下一篇:语文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