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说话训练对写作训练的促进作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3-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纵观数千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变迁,语文教学中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内容。“听”和“读”是人了解外界的信息,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途径;“说”和“写”是人利用语言文字展示自己内在思想,传承文明的两种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语文”一词作过一段权威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联在一起,就是语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听、说、读、写训练的效果上,又由于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故而又特别体现在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的效果上。

  在实际的的教学过程中广泛存在着重视写作训练,忽视说话训练的现象。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也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如此,除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因为对说话与写作之间内在关系的认识不甚清楚,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说话和写作割裂开来。疏于听说,多在读写上下工夫,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正确认识和把握说话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捆扰语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作了一番初步、浅显的研究。

  一、说话与写作是辨证统一的

  说话与写作作为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外界展露两种方式,两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1.同为人际交流的两种方式

  人类脱胎于古代类人猿,在大自然“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作为猿猴中优秀的一群,它们走出了原始森林。直立行走,手的形成,大脑的发育,使这个进化已经比较发达的生物物种不再满足于依靠几种单调的声音和简单的“手势”去进行交流。它们需要更丰富完善、更清晰的表达,盼望更系统的交流工具。于是,语言产生了。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的正式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和运用第一件依赖于声音的交流工具。从此,人类就可以利用这个工具,人类可以去进行初步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萌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脑也不断地发育,交流也进一步深入。原始的物质文明刺激着精神文明的发生、发育和发展。仅有的声音符号已经不能满足于人更深层次的需要,人类期盼更深入地展示和交流内心的思想、感情,将文明的成果交流和保存。这些都是短时、一地的语言交流所不能达到的。于是,从结绳记事,到绘影摹型,人类创造了文字。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彻底告别了野蛮世界,开始了文明时代的进程。有了文字就有了原始的写作。

  千万年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精神文明硕果累累,灿烂辉煌。人类已经从猿猴中的“离群者”成长为万物的灵长,世界的主宰。说话和写作始终作为人类赖以进行人际交流、文明传承的两种基本方式,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都依赖于人的内在思维来完成

  人作为一种高智能化的生物,万物的灵长,唯一拥有高度灿烂文明的物种,得益于大自然赋予的高度发达的大脑。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产生了思维。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人的内在思维是在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话和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两种形式,都和思维密切相关。说话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说什么,还要考虑说话的对象、场合、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都离不开思维的组织;写作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度独立性的创作过程,那就更离不开思维的有效组织。所以说,说话和写作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以内在思维为基础的。

  正确认识说话和写作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和把握好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

  说话训练,培养的是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写作训练,培养的是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二者合一,共同构成语文的真正内涵。在儿童语言的发展中,口头语言和和书面语言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凡口头语言发展得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较强。反之,听不清、道不明的学生,读写能力也会受到限制。鉴于此笔者认为:说话训练可以很好地促进写作训练的效果。

  二、说话训练对写作训练的促进作用

  1.说话训练可以促进写作的清晰、简洁

  小学阶段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训练。困扰学生和教者的难题,主要是“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说什么”就是学生面对作文无话可说。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景、情练起,并借助阅读来加以解决。有话说了,但怎么说呢?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慨:心中憋着一肚子的话,但不知从何说起。结果往往是顾左右而言其他,不该交代或无关紧要的话说了一大堆,而关键的内容或被忽略,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如何才能做到抓住重点、关键,语言清晰、简洁,表达清楚、准确?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办法不是很多,总寄希望于作文的长期训练来解决。而实际上,想要通过每学期七、八篇作文的练习、批改去受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要靠批改学生每天的日记来强化训练,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实际也很难操作。那怎么办?说话训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文次数有限,日记面广量大,但说话训练却随时可以进行。除我们可以设立的专门的说话课外,说话训练其实无时、无处不在。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学校还是家庭,处处离不开说话。那也就可以时时训练说话。从说话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说话训练来解决写作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说话时,或是课后交流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的口语表达。尤其是在学生发问、复述、回答、讨论、反馈时可以指导学生不要急于开口,而是先动脑筋,想清楚再说。多让他们思考:我要说什么?主要是什么意思?怎么说最清晰、最简洁?有时我们还可以进行这样的专门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写作其实就是说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注意了说话的清晰、简洁,就会很好地避免在作文中出现的语言重复罗嗦、词不达意、语意不清、没有重点的现象。

  2.说话训练可以促进写作逐步摆脱方言的束缚

  作文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创造过程,他必须依赖于普通话的标准语汇,依靠严格的语法规范和语言规则。任何的口头语言在变成书面语言时都必须考虑这多方面的因素。方言区的学生受周围大环境的影响和从“呀呀”学语起就受着方言的熏陶,已经习惯了用方言去思考,去表达。这样在作文训练中,就会大量出现方言语汇和不规则的语法规范。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从改变学生的内在思维方式开始。换言之,就是要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去思维的习惯。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说话方面的要求为(1)在听懂普通话的基础上,自己能说普通话;(2)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使用礼貌语言,做到口齿清楚,声音适度,姿势正确,态度大方。那就是说,说话训练的主要要求就是普通话的规范使用。只要我们坚持教者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上课思考发言,引导学生课后使用普通话交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方言语汇,适时讲清同一事物的表达时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用普通话去思维的习惯。在完成说话训练任务的同时,解决写作训练中受方言束缚的问题。

  总之,正确认识说话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认清说话训练对写作训练的促进作用,重视说话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阅读对话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