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和媒体,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提供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具体、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有效的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新知的动力。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数学课的开始,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1.2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常规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能创设虚拟应用情境。例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利用多媒体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顾客,进行“仿真”练习。这种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花钱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学习“24时计时法”时,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只会运用普通计时法(不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教师应提出问题:“时钟一天走几圈”让学生去争论。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把抽象的有关“时间”知识形象化。利用“情境仿真”,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获得对“24时计时法”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2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1展现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

  数学课堂上运用变化的、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数学的教学内容比其它学科较为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宽)×2”的这种算法。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不通过有效的手段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演示,首先闪烁出现“长”三次,再闪烁“宽”三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有两个宽和两个长,再通过移动其中的一条“长”,旋转两条“宽”,组合成一条与长方形周长等长的线段,对每次移动结果均闪烁变色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演示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包含着2个“长+宽”的和,概括出“长×2+宽×2”或“(长+宽)×2”的计算方法,以达到解决重点,内化知识的目的。

  2.2加强“双基”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数学学习信息不足,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吃不饱”。由于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训练密度大,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教师有一定的时间激发、引导、启迪、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评价反馈,使“双基”训练更扎实。体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例如:在教学新知识后,设计以基本题为主,紧紧围绕课时教学重点、难点的尝试练习,可以使全体学生及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练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和大屏幕进行展示学生在练习本上的解答,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反馈。在尝试练习之后,我们设计以变式题、综合题为主的深化发展练习,用于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1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

  3.2展示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如果不会思维,就会感到迷惑,其他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发挥和发展。数学作为一种培养思维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一方面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上的主要障碍。实践表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依赖于大量的直观材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的功能,依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数学中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达到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上好初中数学课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