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双驱动"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阶段,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被归类于综合实践类活动课程,其中一部分关键原因是,希望能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双管齐下,突破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单一训练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教材知识理解不透彻,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现行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展开,并通过有机结合其它学科教学,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应用性,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双驱动”的必要性

  (一)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具体到教育领域集中表现为:大部分课堂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计划;部分课程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完成;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深入,现代教学中提倡利用电脑进行作业,交作业时上交电子版,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纸质资源,真正响应低碳环保。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双驱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有效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和工具性。

  (二)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满足学习信息技术以及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科学设计教学课程,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方面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消除对课堂的排斥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三)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计算机系统失灵或者操作顺序错误等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充分发挥“双驱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与合作性,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顺利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网络查询、远程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方法的运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能。

  二、有效应用“双驱动”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设计趣味性任务

  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任务,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的驱使下能够对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产生强烈的积极性与探索欲望,有效将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探索知识,这样一来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知识转换为灵活的实践形式,使学生能够更贴切的了解知识内容、掌握技能操作,并有效转换为应用能力。在进行《画方形和圆形图形》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做画图示范,并且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出不同的图形,将各种图形拼接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图形。在进行示范之后,安排学生进行绘图训练,最后让学生运用图形绘制,完成一幅简笔画。经过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绘制的方法,还通过绘制简笔画的过程,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发展。

  (二)巧妙构建课程框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情况,精心设计该课程教学方案,设定生活化、游戏化、竞赛化的教学模式,促成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程开始前,设定一个以课程内容为主线的游戏框架并制定游戏任务,将学生分为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譬如在进行《初识PowerPoint》课程时,可以将课程设计成时下比较热门的“大家来找茬游戏”,引导小组合作,找出两组相似图片中的不同之处,找到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以此游戏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能够迅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引发学生的探索,在游戏中获得应用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双驱动”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价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