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小学教学教研中应用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践调研,从前提条件、过渡工作、保障措施和组织方法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信息化网络备课在教学教研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备课;实施策略

  教育变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更需要教育系统内部纵深上的变革,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用丰富、迅捷的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合作,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网络教研作为常规教研的延伸,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目的,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实现经验交流和研训合作。促进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形成民主、合作的教研氛围,以实现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相互融合,是使这一信息化的教师教育方式走向深入的重要任务。

  一、三种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与网络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比较传统的观点是较为重视“知识基础”对教学专业的重要性,主张教师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其专业性,视为理智取向。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教师主要不是通过“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实践,并实现专业发展,将教研意识和能力纳入到专业发展的视线,视为“实践—反思”取向。

  信息化的教师教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宽的专业发展平台。网络教研以其资源共享的优势,满足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学专业知识的需求;私人化的网络空间,如个人博客,便于“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网络教研最大的魅力还在于,以网络教研社群的形式,为具有生态取向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环境。

  二、网络备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资源已基本具备,但网络备课这一新型教研形式发展还不完善,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在管理机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参与网络备课最初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的是消除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果这些问题与困惑没有纳入到网络教研的视野中去,这些教师反而会认为网络备课只不过是“额外的任务”,更无从体会网络备课对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了。最后,没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网络备课,不利于生态取向的教师群体整体研究层次的提高。常规技术条件下,教师日常教学研究很难走出校门,只有少数骨干教师才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教学研讨会。

  三、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备课的有效实施策略

  网络备课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常规教研的一种延伸,它并不否定其他形式备课的作用,而是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上探索新型教研方式,挖掘内在教研资源,扩大教育教研的职能。一方面,网络备课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一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教学事件的思考,与常规备课一样属于实践研究的范畴;另一方面,网络备课将会把教师带入一个比常规备课更加开放的研究平台,为了避免脱离实际教学工作,需要利用常规备课形式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研合作意识,需要教师利用行动研究使网络教研的成果付诸实践。因此,网络教研的实施是否有效,并不在于网络这个形式,其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产生实际效益才是关键所在。

  为了帮助教师在融入网络备课获得更高水平的专业发展的同时,又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处理好常规备课与网络备课的衔接问题。

  常规备课的网络化实施赋予网络备课以实践的内容,扩大了常规备课的积极效应。例如常规课堂研训活动,主要是通过校内公开课、地区公开课等形式开展的,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某个学校或地区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常规备课活动的网络化实施过程中,参加人员更加多元化,他们来自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次,既有专业研究人员也有一线教师,既有刚入职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扩大了常规备课的影响范围,有利于生态取向的教师群体研究水平的提高。网络备课记录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便于一线教师通过参考和借鉴,实现“实践—反思”的专业发展方式。

  教研之间的协调教师独特的教学经验和充满地域特色的校本资源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教研素养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网络教研中不能体现地域性教研特色,那么教师将不能获得有针对意义的帮助;如果地域性的教研活动不能融入网络教研开放共享、合作交流的文化精神,那只能固步自封。

  当教师突破学校的围墙加入到网络备课的大家庭中的时候,容易因为网络虚拟环境的陌生与较为绝对的平等而迷失自我,需要学校管理者予以及时的关注和鼓励。一般情况下,可以由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介入,以他们的教学经验、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分工负责各社群的日常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社群的创建与合作关系的形成,既调动了不同层次的教师的积极性,又使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找到了“用武之地”,真正体现“合作”的意义;网络社群内部知识能力结构分层互补,有助于打破教师相对保守的职业习惯,有助于避免专业引领的缺失而造成的教研层次无法深入的现象。

  四、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教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突破往常教研管理方式,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模式。但是,也正是由于自由选择的范围过大,容易导致教研效率不高,教研活动散碎而不够系统,因此,学校和教研管理部门的督导角色不可或缺,须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激励教师保持积极的专业发展动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下一篇: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