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并非是一日之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利用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敢于探究,乐于探究,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探究思维得到拓展。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谈谈我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一号水槽中时都沉下去了。这时,我为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把一号水槽中的两个马铃薯放进二号水槽中,浮起来了。学生非常惊奇,纷纷议论:为什么马铃薯会浮起来?通过有趣的实验,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其在无意之中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情境化的学习科学知识,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情境创设是为了课堂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好的情境能抓着学生的心,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机械摆钟》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制作好的摆,让学生观察,这个摆怎样摆动的?它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开始了对摆的探究。他们首先制作一个摆,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科学的验证,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这一系列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真正的探究者、实践者。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情境创设会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要发散学生的思维,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实验,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能自主探究。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提出了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间碰撞、物体互相敲打、物体摩擦等原因产生的,当然,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表象里面蕴含着物体振动这一实质性的原因,于是,我提出“不让物体互相碰撞敲打和摩擦时,观察有没有共同的现象”这一问题,学生经过进一步实验发现都没有振动现象,然后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声音的产生可能和什么有关,最后再放手让学生研究振动能否产生声音,解决了面对多种解释如何决策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经历了“现象——问题——假设——验证——发现“的认识过程,在解决认知冲突中优化了思维品质,培养了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

  有时由于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比较少,在对一种现象产生疑问提出假设时,可以说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这时,老师不应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应对这种积极提出问题的精神予以肯定,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众多的表面现象中寻找事物的本质。例如,我在教学《机械摆钟》时,学生在测量自制摆10秒钟摆动次数的时候,由于各小组的摆线长度不同,所以测量出的结论不同。可是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时我让各小组的学生相互观察他们自制的摆有什么不同?学生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是摆线的长度不同,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测量的摆动次数不同。教师的适时指导,会帮助学生走出探究的误区,还能提高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对探究的问题产生深入的了解。

  三、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课外延伸。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只是承担科学启蒙任务,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往后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因而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利用堂上学到的研究方法,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把三年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捉蚂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他们有的研究蚂蚁是怎样生活的,有的研究蚂蚁是怎样运动的,有的研究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等。三年级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让我惊叹不已。例如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我就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三个相同的玻璃杯装着多少不一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最高的是哪个杯子?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关于发声现象的科学规律?课后,学生研究兴趣高昂,认真地参与实验,探索出物体发声高低的规律。有些学生还根据这一规律,制作可以弹奏乐曲的“音乐杯”(学生取的名字),并于第二节课上演奏动听的乐曲。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突破了课堂时空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而着眼于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索,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教师的引导应由强逐渐减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构建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而不能“越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引导他们寻找对策,使学生的探究尽可能获得成功。

  总之,孩子的探究潜能是无法估量,让我们都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孩子自由翱翔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提高科学课探究的质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