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金凤

  语文世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那里有风景优美的名山,有充满情感波澜的海洋。《桂林山水》让人陶醉,《卖火柴的小女孩》使人心酸,《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催人泪下......在语文教学中,“情”是一条登堂入室的引线,有了“情”,学生将会一步步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感,做到以情导情。

  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教学语言就像失去绿叶衬托的花儿一样,黯然失色。”教师的激情是串联教学环节的引线,是创造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情和感染力,方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具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可以说,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能唤起学生无穷的联想,成为激情的释放点,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用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灵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2、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体验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永正老师说过:“课堂上感染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常言道:“文因情而作,情因境而发”。在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进行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来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叩击学生心灵,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痛失亲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画面,配上富有激情的导语:“2008年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特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可怜的孩子在声声呼唤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老人撕肝裂肺地哭喊着离去的亲人,爸爸背着比自己大一圈已经死去的儿子,嘴里不停地说:儿子回家!儿子回家!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为灾区人民送上了党的关爱。”把学生带进一种揪心而又感人的情境之中,催人泪下。让学生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范读,想象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瀑布的声音像什么?”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真实地听听瀑布的声音,接着展示瀑布的“全身”:那飞流直下的壮观场面,远看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近观似“一座珍珠的屏!”学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陶醉其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歌,我配上优美动听的乐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读中悟情,情动于中。

  “文章不是无情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作者及作者笔下人物的一种亲密对话,思想交流,情感互动。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自由地去阅读,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读中与老师、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与世界因战争带来的不幸有机的结合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我通过让学生自读、创设情景朗读、感情朗读、教师导读等等,在读中点燃学生的激情,不知不觉中融入文本之中,与作者一起怀念,一起悲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内心的呼唤:“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在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使学生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语文教师富有感情的范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感染力,引发学生情感,使师生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饿之死,命运是那么的悲惨;《草原》上“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给人以“惊叹”、“舒服”的美感;《桂林山水》的美,确实是“甲天下”,给人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特别是表情朗读的教学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范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从而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情熏陶。

  四、利用其他情感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善于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节日主题活动”、“传统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等,并以此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语文教学得以拓展延伸,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净化其情感,陶冶、塑造美好的人格和心灵,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总之,语文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魅力的世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情感教育,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寻找“情趣”化的作文材料    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阅读融合的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