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兴趣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之一,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讨事物的奥秘,能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所以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精辟的开讲,点燃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通过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兴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出其不意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多少奖牌?”学生会异口同声地答道:“51块。”我紧接着问:“哪位同学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毒主要指什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本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即‘鸦片战争’吗?这种引导使学生将现实社会生活中“毒品”这个敏感的、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即将学习的“鸦片战争”这个历史主题紧密结合起来,找准了落脚点,为学生继续探究埋下很好的伏笔。总之,作为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必须精心设计导言,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二、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只有巧妙地质疑设问,才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五四运动爆发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我再追问:“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正当要求?”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要求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归还中国”后,我用沉重地语气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会提出的这些的正当要求为什么遭到无理拒绝?”同学们一片愕然,我再提示到“日本曾经以退出巴黎和会迫使西方列强答应就德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转交给日本,最终西方列强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为什么中国的正当要求他们却不予理睬?”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通过相互讨论后认识到“是因为中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中国在外交上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多做贡献,争取祖国的早日强大,扬眉吐气。因此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发学习兴趣。

  历史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和不能再现性。这就给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声音、图形、动画并举,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之中,置身于历史事件的现实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实感。如在讲历史七年级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上课。课件中穿插了音乐、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卡通漫画、引发思考的动脑筋题目等。并邀请学生一起上台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们被西域优美的风景、动听的音乐所陶醉;被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中国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所折服。整节课下来,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学生对我说“老师,历史课真有意思,我每天盼着上历史课呢”。又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将长征路线生动形象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和影视剪辑展示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并归纳长征精神远比老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因此说,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四、建立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做知心朋友,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灯塔。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的责任。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