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蒋新贺

  【摘要】

  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极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开展对问题学生的辅导;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优化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主题班会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极端。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情绪,培养学生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是一种工作负荷繁重,身心高度紧张的职业。教师的仪表、举止、性格等方面,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健全的教师,善于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使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同样的教室,由于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同,制造出的气氛会有天壤之别。“以人格力量育人”这是心理教育的灵魂。因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起点。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不以学生的分数论成败,正确的对待班级的每一次比赛,肯定每次的成功,也心平气和地面对每次的失败,引导学生争取可以争取的成功,也接受不可改变的结果。

  第二,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的心理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教师要适时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例如: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每当遇到学生违反校纪班规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先全面了解事情,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原因,说说错在哪里或者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不同的事情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更多的进行自我省,自我批评,效果会很明显。

  第三,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同事谈论,吸收他们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可以有效地解决很多困难。

  二、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只有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在班级工作中游刃有余。因此,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既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基础。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呢?

  第一,要了解班情,对班级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倾向、家庭状况等应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校外生活。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管教方式,家长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有潜在的影响。

  第二,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教师需要了解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常用的了解手段和途径有: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作文、日记、艺术作品等),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或咨询、活动组织、调查访问、QQ、微信聊天、周记、班级信箱等途径获得。

  三、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开展与问题学生的辅导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多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加强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积极展开个别谈话,尤其要重视和问题学生的谈话,通过谈话找到了学生的病源,从而“对症下药”,尽快做到“药到病除”。“不能让孩子孤独地忍受自己的不幸。如果孩子孤独地忍受着自己的不幸,没有同情和怜悯,那他的心灵就会长期被一层冷漠的冰壳所覆盖。”所以,教师要积极和学生展开谈话。

  师生谈话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倾听,教师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的听众,让学生产生“老师很重视我的感受,也很重视我本人”的想法。教师要站在“朋友”的角度和立场来倾听学生的诉说,排解他们心中的忧烦。“教育行动不能以赤裸裸的形式出现在青少年的面前,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二是鼓励,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教师要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的反应更多的应是劝慰和同情,不要自以为是地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示关切、支持,要赞扬其长处、肯定其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还可以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四、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针对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坚持以活动为基础,引发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 心理辅导活动课要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最感到困惑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学生才会产生共鸣;只有从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从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入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在开展心理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以何种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学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班集体中,较易引起教师关注的是所谓的优等生和表现较差学生,而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因不需特别“操心”而被老师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因为所有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注。我们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学校生活应当是愉快的、和谐的。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但决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

  五、优化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先天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起很大的作用,但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优良的班级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各种环境,能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同学朝夕相伴,如果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爱护、宽容和理解,没有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便谈不上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要开展各种合作性活动,多组织集体性活动,特别关照问题学生,使他们投入集体的怀抱中。同时让学生体验诸如“小班主任”、“小助手”等角色,通过“我向班级提建议”、“说说我的心里话”等“交心”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

  教师还要努力创造多种民主管理形式,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同时,在班级中进行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开展“献爱捐款”活动,通过帮助他人,让学生体验社会的温暖,从而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爱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六、主题班会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特点,应定期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了“心理及心理问题其实并不神秘;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教育篇;“我与网络”等主题班会。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确认识、更新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及其他活动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既可以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又可以掌握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等心理调节手段。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集体心理健康品质形成的重要渠道。通过心理教育主题班会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能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

  七、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然而现实中有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艺术,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动辄对他们呵斥,甚至打骂。因此教师要利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创办家校联系小报,通过教育视点、家教知识、家长园地、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栏目,宣传家教方法;用好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家长互相反馈学生的表现,以表扬、报喜为主,“跟踪激励”教育学生。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社区各居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

  八、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它利用好。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科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做到“三抓”:一抓对教材本身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恰倒好处的挖掘;二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的思想;三抓学生心理素质情感的激励和培养。教师做到将三者有机结合,积极渗透,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例如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语文课教学中要进行合理想象、情感方面的训练,体育教学中要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等。只要根据教材明确了心育目标,就一定能抓住时机,发挥教材作用,达到心育的目的。所以,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学科的内容,尽可能地开发学科活动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新的教育任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探讨在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社会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薄弱班级学生学习力的提高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学困生”转化点滴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