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郑艳玲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而接下来,有关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却有好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如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张扬个性;教师应如何进行适时点悟并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等等。下面整理几点本人对有关朗读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重要作用 激发兴趣 张扬个性 适时点悟 逐层提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一、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征,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读尤其具有重要作用.

  1、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朗读教学.由于自己的普通话较好,所以在讲课前,总要认真地向学生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或范背课文.老师读的声情并茂,学生自然羡慕不已,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反复吟诵典范文章,“使其皆出于吾之口,使其皆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朗读体味,久而久之,对文章的思维脉络,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优劣,下笔就有章法.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韵.这是值得借鉴的.

  3、朗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朗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实就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这种经验,班级内那些谈锋犀利,语言缜密,妙语连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

  4、朗读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审美能力,培养情操。

  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美的艺术享受.如读《荷塘月色》,感受就像在欣赏一幅画,吟咏一首诗,甚至是在倾听一首优美的曲子,具有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进行朗读指导时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尽管人都说“教无定法”,但是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朗读教学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几点对策,却值得我们借鉴。并且通过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在朗读教学中这几个要点也是确实不容忽视的。

  1、朗读要注意激发兴趣。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八、九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2、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春》,她的其中一段朗读指导就堪称一绝。当她分析完了春天的五幅图画后,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每幅画的不同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踏春者的方式朗读,还可以……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的淋漓尽致地张扬。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所以,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对于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读出来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朗读要注意适时点悟。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还是那位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春》。当一个学生读完描写春草图的文字后,老师指导:刚才那位同学读“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没有把小草偷偷钻出来的情状读出来。她读的声音太大,太生硬.。老师范读一遍,学生就领悟到了怎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方式。教师点拨和引导虽然是“点水蜻蜓款款飞”,但风趣幽默、富有感情,学生的思想感情就是在这么一“点”后而泛起波澜,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朗读要注意逐层提升。

  第一步朗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认识语言,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朗读可结合学生初读时候的直觉,抓住一些典型词语,引导仔细揣摩,品味其中的妙处,力图使优美的文字,传神的标点,变换组合的句式、句型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使之赏心、激趣、动情。这一层面的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读悟相融,包括玩味词语的质感。读中穿插体验、讨论,通过阅读、理解和朗读感悟,使学生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尽在其中,并落实语感积淀,得到情感提升。

  第三步朗读要口诵心维。这一步是一种创造性的外显表现。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朗读。这时候的语言不仅仅是文本的语言,而是融入了情感态度的,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语言。再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便能把规范语言模块整体储存在头脑中,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揭发朗读兴趣的具体对策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些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想方设法揭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揭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1、形式多样的比较朗读。

  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有的人》一诗中,对两种人不同态度的对比朗读,把握好歌颂与鞭挞的力度.如比较阅读《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想一想这两课所想像的世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两课都描写了作者想像中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像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不同的是,《蔚蓝的王国》通过想像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像描写的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前者以虚写实,后者以虚写虚,一个具体丰富,一个简笔勾勒,留给学生的想像空间更大.因此,比较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2、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初中语文课文中,可用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图片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七年级课文《蔚蓝的王国》,“蔚蓝”、“金鳞似的细浪”、“美丽的大海”都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蔚蓝的王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3、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再别康桥》时,边读课文,边播放《人间四月天》的主旋律,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诗歌的情感。

  4、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的几个角色:皇帝、老大臣、骗子和说真话的小孩.。指导朗读时,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每个人物的个性,皇帝和大臣——虚伪、奸诈、愚蠢、自欺欺人;骗子——相互欺骗、荒诞无稽;小孩----天真纯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几个角色各具有的性格烙印,然后创设情景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揣摩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备。

  总之,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识字效率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