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抓住文本与习作结合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在学校的写练过程之中,而为写练提供范例的,是一篇篇选入课文的美文佳作,可以说课文是经典中的经典。如何寻找出经典文本与写作之间的结合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课文是经典中的经典

  课文在此指编入小学课本的每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从教材的编写的指导思想来看,它们无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早持“三个面向”,强调“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来编写教材。从此可以看出课文在思想性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

  2、从语文核心能力上讲,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准确把掘小学语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强调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可以说学好了教材中的课文,就可以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教材都非常注重所选课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人文内涵,通过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角度反映儿童生活,并注重语言活泼,生动有趣,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语文课文,无论从价值取向、文章内涵还是写作方法,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在写作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要立足教材,学好课文,找到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2、从学文到习作的一致性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为例,每一单元从单元导读,到课文编排,再到园地上的口语交际,直至最后的习作,这一系列的安排,体现了从学文到习作的一致性。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自然景观”主题单元,单元导读写到“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学课文,一遍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学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列入本单元的课文如下:《观潮》记叙了作者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超来钱、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让孩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火烧云》一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再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要讲清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最后来看单元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写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通过以上范例,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编排上的高明之处——从课文到口语交际再到习作的一致性,这就为我们通过经典阅读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设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按照“以文为例、文中取法、链接生活、仿写仿练”的思路组织教学,同时依据单元内容的不同,例文的不同,寻找文本与习作的结合点,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3、找结合点写出好作文

  寻找结合点提升写作能力的途径相同,但因文本不同,习作要求不同,所找到的结合点也各有千秋,在此重点阐述以下三种方法:直接嫁接法、生活结合法和片段组合法。

  1、直接嫁接法

  例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带领我们观赏了我国的三处世界遗产,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口语交际以“保护文物”为主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的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习作要求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或景点风光。

  在指导这一单元习作的时候,我们感到在单元学文的过程中,《颐和园》一文是一篇写作方法凸显的文章。它的游览顺序非常清晰,从长廊到万寿山再到昆明湖景点清晰,每个景点之间的过渡语连接自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大多数孩子到过国内知名世界遗产的景点旅游经历较少,相反最近全体同学到“马氏庄园”研学旅行的活动正好刚刚结束,正是仿写的好机会,于是我们几位老师决定要求学生模仿《颐和园》的写法,写一写《马氏庄园》。学生作品交上来了,秦林的文中写到:“马氏庄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庄园。”为文章开了头。“走进马氏庄园的大门,向前走五十多米右拐就是庄园主人——马丕瑶的故居。”衔接了文章开头与景点之间的过渡。邢轩“参观完读书楼后,我们又来到了马丕瑶的三女儿马青霞的故居。”则巧妙连接了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过渡等。

  通过文本与学生习作的对比,众多的相似之处既让我们看到了《颐和园》写法上的影子,又仿佛置身于马氏庄园,遥想马丕瑶当年的风采。我们把这种写法凸显的指导写作方法命名为“直接嫁接法”。也即直接模仿文章的写法,注意其中的开头、结尾、过渡,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引用,进而形成自己的文章。

  2、生活结合型

  例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文章有《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文章情感很美,传递了人间真情。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人间真情来谈,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习作要求有两个内容选择:一是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看似事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真情故事无处不在,但到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才发现并非如此。从“胜似亲人”的看图作文来看,由于离学生的生活经历较远,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想写出一篇饱含真情的文章来难度不小。再看单元选文,立意高远,真情流露,但并不适合直接嫁接的方法进行指导,因为不管是捐献骨髓的人间大爱、还是赠送汽车体现的给予快乐,都与孩子的现实语境相差较远。倒是《搭石》一文的写法以小见大,值得一仿,关键是找到仿写的关键点。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评选真情故事”的活动。大家提到了为白血病患者捐款、与不教自己的陈老师分别、帮助上课时呕吐等孩子打扫卫生等。从这些真情故事的评选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孩子的情感经历,通过大家的说、评,起到了口语交际的目的,又为写作真情故事奠定了基础。随后进行的习作——《爱心捐款》便是以为患白血病的孩子捐款为内容来写的。逸轩同学在文末写到:这天下午,我们从内心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也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爱心是可以传递下去的,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同一习作主题,我们还进行了《用水见精神》主题作文,便是以生活中小小的水管谈起,以小见大,体现同学们之间的美好情感。还是逸轩同学在文中写到:学校里的同学,无论怎样急着洗手、洗脸、接水等,只要发现哪一个水管没关紧,一定会自觉地关上。水管“哗哗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等。这些语句的描写,无不体现了人间真情。

  同一篇习作,不同的选材,相同的主题,都体现了人间真情。让人感觉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真情,而是缺少发现真情的眼睛。只有善于发现,寻找到孩子写作中的结合点,就本文而言就是真情抒发点,便可以写作优秀的文章。

  3、片段组合型

  例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文章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文章,《白鹅》《白公鹅》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写法完全不一样,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口语交际要求: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在作家的笔下,一个个小动物栩栩如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分别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可以讲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讲它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于本单元的习作,学文时学生都会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真正到学生写作的时候,怎样表达出这种喜爱之情,往往与实际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作家的生活阅历、作家的把控能力、作家的观察体验等绝非一日之功。学生只有高山仰止的份,而不能马上转化为自己的佳作。于是在指导写作中设想将作家的文章精华分解为不同的练习点,进行重新编排组合,从而形成一篇相对不错的文章。通过筛选,提出如下范例供学生参考。

  我喜欢的动物(结构范例)

  开头:模仿《白鹅》文章开头,写出喜欢动物的来历。

  2段:模仿《猫》课后阅读链接,写出自己喜欢动物的外形。

  3段:模仿《白鹅》第五段,写出自己喜欢动物某一方面的习性。

  4段:模仿《白公鹅》第五段,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故事。

  ……

  结尾:模仿《母鸡》第九段,写出自己的整体情感。

  通过这样的指导,对比志豪同学指导前后两篇文章,都是写兔子的,第一篇整个文章不到三百字,第二三段均写了动物的外形和吃食物,内容杂乱,质量很低。第二篇截然不同,篇幅接近六百字,段落清晰,内容过渡自然,表达了对兔子的喜爱之情。

  同样的一篇文章,同一个同学,前后两篇质量相差甚远。不变的文章题目和作者,变的是辅导方式和要求,结果却大相径庭,由此可知:依据文中的经典案例,指导学生掌握范本和习作之间的结合点,才能让孩子在作文上进步更大。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有难易乎,得法——则难事亦易矣;无法——则易事亦难矣。而这个法,就是寻找文本与习作之间的结合点。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例谈情境导入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微写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