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知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从而加深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把握和理解,以及高中教学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抽象 实验误差 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以其非凡的功能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物理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并提高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为老师们和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快捷的学习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的手段,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

  一、变抽象为直观,凭借多媒体帮助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节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对于一些较抽象的重点知识,由于学生从没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你不管怎样用文字和语言描述,学生也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能学个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若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介绍《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节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速度的概念,难点是瞬时速度的概念。一上课老师就问: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谁,有的学生说,“是牙买加短跑名将鲍威尔100米成绩为9秒74!”。老师放了一段“北京时间9月9日晚,国际田联大奖赛上,牙买加短跑名将鲍威尔再次打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成绩为惊人的9秒74!”的视频。画面定格显示记分栏“100米、9秒74!”学生从视频上可知相同的时间,位移最大,跑得最快;相同的位移,用时最少,跑得最快。从画面上得知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知道位移和发生位移的时间,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从而顺利得出速度的定义式:v=x/t,。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两种情况,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要精确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引入了瞬时速度的概念和速率的概念,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表象单薄,很难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教材提供了一幅速度表的图片,因为是静止的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很难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因为瞬时速度是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只有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测出平均速度,也就是说时间越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与瞬时速度越接近,而当时间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就与瞬时速度意义相同了。这一极限思想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接受。为了给学生一个真实直观的知觉,老师课前自拍了摩托车行驶中速度表指针转动情况的视频。在课上播放时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注意观察速度表指针转动情况和表盘示数,便能判断摩托车速率的变化和速度的大小。再加上老师准确,生动的讲解,学生对极限的思想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两段视频的播放,不但轻易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实验得出的,但实验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尽人意,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以及一些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加以弥补,如果能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那么真实的实验和虚拟的物理模型会在每个学生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例如我在讲课题研讨课“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据过去的教学经验,学生通过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结论。如果把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首先以故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得出分力和合力的概念,分力与合力等效替代的关系,继而提出问题:“分力与合力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一组上讲台在大黑板上做实验,一组在小黑板上做实验,其余小组在自已坐位上做实验。老师巡回给学生进行指导,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做好实验,得到三个力的图示。但这并没有得到任何结论。老师引导学生,“用虚线把三个力的作用线箭头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个四边形,“这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问。“这是任意四边形。”学生答。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看一看这两个四边形那个接近平行四边形?同学们以两个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分力所夹的对角线,这个对角线与合力不重合,一组对角线与合力夹角大,一组对角线与合力夹角小。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回答,“这是实验误差造成的”。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没有误差会怎样?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对角线与合力重合。此时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屏幕上:我们把刚才做的实验在没有误差理想化的情况下,用电脑模拟一下,两个弹簧秤拉皮筋本质上是两个力作用在皮筋上,这两个力用力的图示表示,作用的结果是使皮筋的一端从一点拉至另一点这两个力作为分力,一个弹簧秤拉皮筋本质上是一个力拉皮筋,在这个力作用下,皮筋的一端从一点拉至另一点这个力用力的图示表示,因为效果相同,把这个力看作是另两个力的合力,把两种情况下的力的图示进行重叠,以两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两分力所夹的对角线与合力重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使得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知觉,很容易上升到理论上的认识,这一过程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由具体到抽象,展示出问题的本质,发现规律,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高中教学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综合所说,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呈现出很多的优点以及应用进程中存在很多的误区和应用过程中的不足,我在教学中就注意了这点,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方面。

  1.不能用计算机模拟代替实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往往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学习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方面。因此实验室能做的实验,都力争让学生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而不必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让其处于主导位置,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2.不应过分追求课堂容量,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虽然容量大,但由于用鼠标操作,画面一帧一帧放映,容易导致节奏过快,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使学生来不及思考,使教学陷入新的“满堂灌”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

  3.不应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忽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形象、直观、具体,学生的思维形象会因这种“包办”而受到限制,并影响到学生思考的深度。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这种定势会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图一时的教学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来丧失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4.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设计的抢答课件时,,当学生答错时,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满含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而是冷冰冰的“你错了”。这种设计就缺乏人性化,阻碍了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感情的交流也会阻碍知识的交流。

  总之,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准备高质量的课件,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    下一篇:课堂提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分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