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加强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论述:“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朗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课文一经朗读,更具有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感染学生心灵的作用。它往往比单纯的讲解分析更能使人体察入微、感受至深。所以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少讲语文知识,淡化分析讲解,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达到提高“听读”水平的目的。

  但现今,朗读教学并没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加强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及表达能力,已经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生朗读的现状。

  1、表情的漠然。

  平时观察学生朗读时的表情,不管是生动有趣的童话,还是伤感的故事,无论喜怒,不管哀乐,一味漠然。诵读精妙绝伦的文字,却无动于衷,对语言文字没有丝毫亲切之感、热爱之情,怎么能把情积于心而诉诸口呢?

  2、语调的平淡。

  目前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一篇课文,但不是一词一顿地拖调子,就是词语连成一片地无停顿。无重点词,无语词的变化,无情感的起伏,反映不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中诚恳的请求、愤怒的呵斥、凶恶的威吓,读出的却都是平平淡淡的语调。

  二、造成中学朗读教学现状的原因。

  1.目的性

  甲读完,乙来读,男同学读完,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2.时间。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3.教师。

  教师对朗读的不重视,是导致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缺失的主要原因。教师往往只在意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理解上,在意学生是否可以考出个好成绩,至于他们读的怎么样,既然考试没有,那就不重要了。

  4.指导。

  教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不能对学生的朗读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5.参与者。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古人云:“授之学生于鱼,莫如授之以渔”。我以为语文教育要授之学生以“渔”,应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一:朗读是一门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着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人们会由衷的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这方面的益处,突出地表现在对“诗词曲赋”的朗读,这些体裁本身具有回环美、节奏美、韵律美、音乐美,能够培养朗读者的音乐智能;其次,成功的配乐朗读,肯定能够培养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

  第三: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加强朗读大有裨益。

  第四: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们知道,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所运用的载体正是语言。所以,朗读不单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意味着智力的提高。那些高谈阔论、令人折服的政治家,谈锋犀利、语言缜密的名律师,妙语连珠、使人感动的演说家,逻辑严密、富有创意的大学者,莫不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而一个口齿不清,说起话来颠三倒四、辞不达意的人,要说他思维敏捷、智力超群,恐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第五: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

  第六: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美。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

  四、如何优化朗读教学

  首先,要努力创设朗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要优化朗读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朗读意识,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能够经常亲身示范。

  其次,“诵读”是前人强调的学习课文的传统方法。不同的文体,朗读宜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诗歌和散文,重点在于解决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产生回忆,引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起共鸣。汉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而戏剧、小说、童话、影视作品,重点在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再创造,而且他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会产生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三,朗读的训练目标应有梯度。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朗读应有基本要求,进一步要求,较高要求……”这就表明了这梯度,应该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知识背景、思维水平等)为检验标准,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短现有发展水平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要在课堂上使多数学生经过朗读能达到的目标。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的巨大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