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低年级朗读指导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朗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文字精美,浅易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朗读作为一种主要的读书方式,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大力推广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广大教师已充分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有哪些呢?

  一、偏重“讲”和“问”朱作仁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听不懂,因而过分偏重“讲”和“问”,忽视了学生的“读”。笔者在本地区做过调查,发现一节课3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的现象普遍存在,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仅以如此少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最基本、最有效的语言训练,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例如课文的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带着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而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一啪一”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变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由于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读书,学生对课文中佳词妙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情感也就无法细细品味、感受,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此外,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分析课文内容,“提问”成了疏通课文情节的“拐杖”,而事实是所提出的问题大多琐碎重复且缺少深度,因而上课也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满堂灌”。

  二、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刚入学的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存在着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现象,许多教师就错误地把朗读指导简化为正音活动。为了读正确,让学生把课文支解成一个个字、词,忽视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受句段的内涵、篇章的气韵和语言的音乐美。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在朗读中语感的领悟和朗读表现力的培养。此外,有的课堂教学,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要求,读中没指导,读后也没及时地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而是有口无心地“小和尚念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朗读涉及面狭窄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差异性。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只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那么三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处于“陪客”,“观众”的地位,被剥夺了朗读的机会。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训练的现象,不利于朗读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指导方法单调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教师大多是在分析、解读课文之后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句(部分)”,、“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用xx语气把这句(部分)读出来”,朗读成了过场、成了嘘头,学生对此习以为常,因而往往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对朗读的效果不满意,就连续叫几位同学站起来重复朗读,“你读”,“你读”,“你也来读读看”••••一直叫到满意的方才罢手。还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技巧,不重语言内涵。教师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轻)些,把某些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一首读过的小诗:“散步时/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朗读,多么像引导学生在文学的路上“漫步”,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我们不能为了走“直路”,而让朗读只成为朗读!

  五、形式“喧宾夺主”和方式“放任自流”有些语文课,学生还未开读,教师就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而且一读到底,过后,才示意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练一练。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连字词关都未过,何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又怎能遂了教师范读时的美好心愿?此种范读其实得不到实质性的效果。还有些语文课,教师教态可掬,微笑着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说“用你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立即自顾自地低头读起来。其实仔细一观察,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在不动脑筋地大声读课文。的确,“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是一种张扬个性的读书好方法,可是在学生还未掌握朗读的方法,就一味地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跟着感觉走”,教师的美好初衷终会变成为一句空谈,其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六、忽略学生的情感有的朗读教学只重视“一顿一重”的技巧处理,而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实则在其“神”,它首先应该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导航。古人道:“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都是有差异的。即使对于同一种现象,学生各自的感受也并不完全一致。教师虽能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演化为纯技巧的朗读,再传授和灌输给学生,学生也能鹦鹉学舌般读得很动情,但这种指导并没有建立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因而这样的朗读是不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的。

  七、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正确、适时的评价能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偏差,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或肤浅、或滞后、或虚假,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读后,教师常常采用简单模糊的评价语:“读得真好”,“读得很流利”,“读得很有感情”或“你还没把感情读出来”,“你还差那么一点点味儿”等等,这不但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的精神,还没有切实起到对学生朗读的点拨或激励作用。

  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在有感情地朗读声中,更能赋以文章活的灵魂。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可以使儿童真切地感受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低年级阶段,教师没有把好朗读训练关。因此,从一年级起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趣入手激发欲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在一年级时,我经常利用早读时间为学生朗读故事、或者学生喜欢听的儿童故事,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了朗读。在班级里我们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尤其是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举手说:老师,我来读读课文吧!”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二、抓住重点,理解性朗读

  辩证唯物注意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阅读也是如此。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都应该抓住阅读的重点,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一)启发读准语气。

  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狼狡猾凶残的本性及小羊的善良可怜和无助,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下面的句子为例: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你那儿去的。

  小羊说这话时的语气是温和的,但这时的温和同与同伴谈的温和是不同的,是在吃惊纳闷情况下保持的温和。这就可以看出小羊的善良与可怜。教学中,可这样启发学生来理解:(1)自己读句子,看一看小羊说了几句话。(2)读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意思?(3)自读第二句,明确水是怎样流的。(4)自读句子,体会小羊说话时的语气。(5)指生试用温和的语气读,师生予以评价。(6)齐读小羊的话,体会小羊的特点。以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把朗读、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很好地感悟了小羊的特点。

  (二)启发读好重音。

  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义,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同青蛙的不同之处。此处,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在这句话中,你们、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教学时,可这样启发:(1)自由朗读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2)指生尝试朗读,师生予以评价(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4)再自由朗读,回答,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学,以把握重音为契机,启发学生在朗读中自学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实现自能读书,不待师讲的目标。

  (三)启发把握语速与语调。

  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感情的表达,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一般来说,高兴激动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突发情况,激烈的场面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有时还需要交叉运用,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可这样来启发学生:(1)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高昂的语调,较快的语速朗读,这样教学以朗读作为理解体会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三、教师范读培养语感

  低年级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故事性较强,语句优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而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范读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再说很多生字学生读的还不是很到位,我就范读机会让学生引起重视。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时集中注意力以外,还采取了先范读的办法,让学生在听读中对课文先留下一个正确的印象,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拉腔拉调,出现了唱读。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将来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影响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得正确、规范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低年级儿童的听力已经完备,对节奏已能分辨且能较好的再现。教师可以通过范读、领读、带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很难掌握。这时,教师可通过范读来指导他们朗读。教师的范读要具有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势等,因为这些会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在教师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次序。

  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殊感兴趣的特色,我在教学新课开始,解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我板书课题后,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就开始讲了:课文中说的泼水节在哪一年?泼水节把衣服弄湿了,人家怎么还会那么高兴等问题提出来了,我把握机会安排学生按以下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的问题。(3)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词。学生能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从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多样形式,激发兴趣

  在朗读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齐读,就无法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因此,要通过范读、领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以问促读、比较读等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朗读的水平。范读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响。

  六、注意评价激发积极性

  朗读中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尊重事实,在对学生表扬鼓励时,不仅要指出不足,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明白下次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不仅有成功的喜悦,也能增添一些努力的自信心,如:里班有一个学生叫郝新蕊的小女生,胆子小,从未在大家面前朗读过,在她给大家朗读时,无表情,而且声音很小,我同样给了表扬,表扬了她胆子大了,能朗读下来,真的是好样的。当时,我看到他的眼里闪过一道感激的泪光,我又让同学们给她掌声对他进行鼓励。在又一次朗读中,他读得比上一次声音大多了,还敢大声说话了。我奖励了他一个大拇指。同学们更是给他了热烈的掌声里。总之,只要老师们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在教学中采取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就会使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结满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六、注重学生的评价

  在朗读过程中光让学生读,而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谈不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每个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及时抓住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如:“我很欣赏某某同学读的一句话,因为他读的很流利,而且读的很有感情”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为以后的朗读打基础,才能更有激情的读好课文。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只要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真正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声声的朗读中活化课堂,打造有五十二中学特色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题型答题方法    下一篇:识字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