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7-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名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特别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语文、爱语文、会学语文?在这里略谈自己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课前引趣

  首先,展示目标,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如:认识、情感、能力目标等。其次,板书课题,剖析课题,引生入境。第三、布置预习任务,增加自学环节。(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将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待课堂上质疑。这个过程学生亲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比如:我在讲《燕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和有关学过“春天”的文章,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样子。上课时,学生质疑,还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优美的句子,于是一幅幅充满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通过有关描写春天诗句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当然 ,课前的导入,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方法进行导入,好的课前引入可以创设各种情趣,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堂中来。正如人们所说的:一堂课开始恰如一台戏的序幕,因为课前的引入在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准备,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提供了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中创趣

  1、自学激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法转换。“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也就说明了新理念下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就会爱学、会学语文。自学是学习的需要,自学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本领。叶圣陶说:“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学生有了自学的本领,就能自己寻求知识。”自学也是教学的需要。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受用无穷。而且学生自学,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我教《大森林的主人》一课,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和猎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进入大森林的?②进入大森林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一个一个克服的?③在困难面前,我和猎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于是让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思考,将问题答案从课本上划出来。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不给学生留死角,让学生从讨论中深化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就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学生对语文的这种无比热爱,将作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2、启发点拨

  “启发点拨”是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解惑。如: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我是这样提问的:(1)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这样通过点拨,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地进行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课堂也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组成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对学生的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我在教第七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在讲第一、二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点拨:(1)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2)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作者为什么更喜欢玉泉?(4)为什么说他举止特别?又如,我在上《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足智多谋的人”我又提出问题进行引导: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的顺序,就能转败为胜?田忌为什么想不到呢?每当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马上就激活了,学生立即认真看书,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组织答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此时学生已把学习语文变为一种自我需要了,使学生想学语文,更加爱语文。

  3、引读激情

  课堂上引读激情,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文悟道、晓理,而要悟道晓理须先入境动情。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体会“五壮士对敌人无比仇恨,为祖国和人民英勇献身”这个中心,然后让他们聆听这篇课文配乐朗诵。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了,达到了入境———动情———晓理,学生的认识与作者的认识最后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设疑激趣

  兴趣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学家认为“疑难最容易引起探索性反应,思维也应运而生。”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常处于矛盾、产生疑难的心理状态,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喜欢学,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如课文分析完后,学生往往认为万事大吉,这时如果再增加一个新内容,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总结完课文后,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体会?这时学生有的联系自己的思想对照小红军找差距,有的表示以后要能力学习,以小红军为榜样,为他人多作奉献。又如《桃花心木》一课,我在讲解完课文后,提出了“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积极发言,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又给了他们一个动脑动口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不仅反映了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而且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研究教材,就能总结出更好的、更切合实际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地理解、体会、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下一篇:解读新课标,让识字教学科学有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