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11-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之一在于作文教学一直处在教师对学生写作的一种简单指导:比如老师对学生审题的指导,或者是教授一些写作的套路。教学模式僵化呆板,训练效果慢、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充分利用网络形象性特点,将人、事、物等写作材料通过电脑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写作空间,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增加又一个亮点。

  下面我们就以一节作文课的生成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

  一、利用网络,广泛搜集写作素材。

  为了搜集有关台湾作家三毛的素材,我从网上广泛阅读了有关三毛的作品集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万水千山走遍》、《温柔的夜》、《倾城》、《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等,我还在网上阅读了作家张竟然写的有关三毛之死的作品《哭泣的百合花》,从百度文库阅读了有关三毛的评论文章,如:《三毛创作中的女性双重心理向度解析》、《一个时代的梦——三毛女性意识的解读》、《爱情对三毛文学作品的诗意启迪》等,从三毛图库中搜集大量三毛不同时期的相片,还在网上收看了由《档案》节目主办的一期节目《流浪女作家三毛的爱与哀愁》,视频《作家三毛生前录音曝光》,在百度文库里下载了有关三毛的课件。

  二、利用教室的白板把写作素材通过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讲授台湾作家三毛人物事迹的时候,我采用了《红尘有梦,半生漂泊》的题目,且附有一张三毛在周庄的相片,相片上的三毛已阅尽人世的沧桑,疲惫的面容中略显落拓不羁。此时我插入了一段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悠扬的音乐响起,学生们沉浸在苍凉的氛围里,于是老师的讲解开始了。这些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专注的表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有了讲授的欲望。这就是网络的魅力,也是教学艺术的魅力。

  接下来我展示了三毛不同时期的照片,或可爱或青涩,或纯真或妩媚,人格魅力展露无遗,学生们露出了微笑,于是我开始讲解三毛的生平——

  三毛:

  原名:陈平

  1943年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

  1973年于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1979年丈夫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用丝袜自缢身亡,时年48岁。

  学生对她的兴趣倍增,接着我讲授三毛生命中最深的一些印记:譬如“关于作品、关于创痛、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流浪、关于死亡等等”,学生对三毛的人生经历有褒有贬,他们有了把这些感受诉诸笔端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在的学生说到写作文就头疼,因为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为作文而作文”,并不是通过作文来达到宣泄情感,表达观点的目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们“朝七晚十”的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使他们对学习以外的生活没有体悟。所以学生们的作文才会空洞无味,没有深度。因此我以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要先培养学生们的创作冲动,然后再将这种冲动转化为文字。

  三、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展示对三毛生平的评价。

  这些小习作发表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不同的教师、学生可以对他们的习作展开评论,这样做既达到了交流学习的目的,又可以以文会友,增进同学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下面为学生的一些小习作,略展示一二:

  学生曹世伦:

  沙漠里的爱情之火,源于多年的等待。犹如尘封于地底的佳酿,历久而弥香。

  那里的热浪抵不过相爱的甜蜜,早早地消散。三毛,在无穷的沙砾中幸福着,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丧偶的痛苦摧残着她的心灵,她失去了荷西,页失去了所有的寄托。

  挥泪,作别所有的一切,只留下一个人的孤独,是命运让你一个人,是命运让你心碎。说再见,别过这所有的过去,别过这使你伤心的世界,生无可恋,在孤独中投入黑暗。

  学生王乐:

  有人说她是一朵蒲公英,随风而舞,追逐远方;有人说她是一叶扁舟,随波逐行,漂泊流浪;但我说她是一位伟大的行者,在鸿蒙愚昧中,传递着智慧与仁德。

  在愚昧的沙漠中,开创出仁德的绿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公认的生命禁区,没有人愿意涉足那里。但她却因为心中的梦想而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行的路。她悬壶济世,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广阔的胸襟,包容那片土地上的人们。

  三毛,用自身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撒哈拉。

  学生王鼎皓:

  是什么令洒脱不羁的她有了追逐流浪的勇气,是梦想。

  三毛,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敢于流浪五十九个国家的女子。教室中,老师的白眼和污辱;宿舍中,同学的呵斥和欺负;沙漠的困苦与清贫,等等,这一切并没有阻碍三毛写作的心,反而成为了三毛奔跑的勇气和支撑,她可以为了写作三天不吃饭,可以为了写作告别亲人远赴异国他乡,可以为了写作忍受失去丈夫的痛苦梦回祖国,继续写作,继续追逐。

  听听那冷雨,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就如三毛的人生,在梦里,在路上,即使再苦再难,也要挺起脊梁,迈过整个雨季。

  三毛走了,可她的思想还在,其才不仅可嗅可观,还可以听。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三毛,永远在路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提高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下一篇:群文阅读有效选文的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