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实际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数学语言发展数学思维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时,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倘若思维不清晰,则语言就不明确,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就说明思想的混乱。因此,在平时教学里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重视训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2.小组讨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钠认变,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師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向非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3.大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4.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引导学生讲思路

  数学语言是介绍数学知识形成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培养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既是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例如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提供数学信息: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1/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体内的水分有28千克,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设小明的体重有χ千克。

  4/5× χ=28

  χ=28÷4/5

  χ=35

  我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演算解方程,请一个学生说明过程,经过我的观察巡视,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的解出方程并进行检验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让学生在板书提示下,提炼出此类题的解题步骤及方法,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发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4/5=小明的体重)

  5.启发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对于一些算理好像听明白了,但是真的能理解吗?要看他是不是能清楚地将意思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说算法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利用语言,准确、明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思维将会得到提高。比如,在讲分数的除法时,

  (1)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2×1/2

  ③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由此推出2÷2/3=2×1/2×3

  ⑤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2÷2/3=2×1/2×3=2×(1/2×3)=2×3/2

  ⑥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练习巩固

  你该如何表述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再要求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分组比赛说给全班同学听,要求看谁用语言表达时有条理、说清楚、有数学味,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掌握了数学知识,训练了数学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达到“数学化”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普通语言。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训练,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抽象的数学语言的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方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我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画出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式解答。在这样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训练和发展。

  例如,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1/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体内的水分有28千克,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借助数学符号写下来: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χ×4/5=28”解答。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我经常设计画线段图说或写数量关系,再到逐步自己表述应用题。这样训练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解答方程应用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能力,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促进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