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3-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过去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师生交往是关键。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存在一些不真实的现象,这对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明确师生之间真实交往的特征,建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有效化

  文章正文: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存,每一天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前行。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愉快、烦恼、悲伤、爱与恨,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的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构建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如何实现师生交往有效化,则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学校语文课堂中,交往是教学中司空见惯的行为,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行为。教师教学需要提问,提问则需要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词语,要了解学生是否认识或掌握,则需要通过学习活动或对话来实现。语文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可以说,语文课堂中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但是,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交往中,无疑存在着真正的交往与虚假的交往,互动式的交往与应答式的交往这样两对不同的形式。这两对交往形式的存在,使课堂呈现着不同的形态,也使得课堂教学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正确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达成共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有效化,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

  一、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交往与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交往的社会,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交往,但对交往进行系统的和理论上的研究则是较晚的事情。20世纪50年代开始,交往理论开始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迅速扩大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这引起西方哲学家对交往理论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结果使交往理论获得重要的进展,交往理论也因此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使交往实践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使交往这个哲学主题迅速转变为社会主题,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渗透到教育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认识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应再是单纯的接受被动活动,而应是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交往的互动活动。

  著名的哲学家哈贝马斯对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交往是建立在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只有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称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则是被动的、单向的关系,是不能称为相互关系的”。这表明,交往是在主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对交往的认识,就要从交往的主体性的内涵进行认识,即“交往的主体性和主体间的内在相互关系构成了交往概念的本质。

  主体性是交往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交往的本质。主体性强调主体之间的互识与共识,即主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能够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解。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语文课堂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期望理解与实际理解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形式。

  语文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它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交往行为有着诸多的区别。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上、内容上和结构上形成了新的特点。从目标上看,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容上看,由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规定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差异性,相应地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从结构要素上看,语文课堂教学主要由教与学两类活动组成,这两类活动同时展开,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共时性、互动性以及主体的复合性。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这些特点为课堂教学交往的顺利和有效进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一旦教师忽视这些要求和条件的创设,去进行形式上所谓的“师生交往互动”,这些交往就变成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不真实的交往,因为它实际上是学生对教师表演的捧场。它没有实现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它不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

  二、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往是一种交往双方互为主体、相互平等的主体间关系,这就决定了交往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交往双方的相互承认,交往双方在交往机会上的均等,在地位上、权利上和道德上的平等。在交往实践中,如果交往的双方不能以自由、平等、自主、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交往”的主体间性的内涵,所以,师生不能作为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于课堂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呈现出不真实的交往。这些不真实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形式上的交往

  目前这种形式上的交往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徒具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其表现样式很多。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问一些并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齐答,又如,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一个问题,某一学生站起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其他学生明明已经知道是正确的,教师仍然要问“他的回答对不对啊”,学生齐答“对”,教师继续追问“他的回答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诸如此类的形式上的师生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可以举出许多。所以,教师必须建立一种能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考的交往方式。这种形式上的交往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师生的交往中,也存在于课堂教学学生间的交往中。有些教师为了表示课堂中有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交流,为形式而安排讨论,而不是为了真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而安排讨论。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教师却要求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五分钟的讨论,讨论后各组选代表发言,结果发言结果完全一样。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学生交往认识上的差距,所以在交往内容的安排、交往方法的运用以及交往时机的选择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的诸多“空壳”现象出现。这种形式上的交往难以对学生的智慧活动构成挑战,难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从这种意义上讲,形式上的交往不具有教育性。

  (二)造作式的交往

  语文课堂教学中造作式的交往是一种人为包装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增加了一份人为造作,少了一份真实自然。这种交往,从其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往,表面上似乎也有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但这类交往带有明显的“造作”成分,使得交往偏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和主题,使交往的过程无法满足交往双方的期望与需求,无法实现教与学各自的利益与价值。

  (三)垄断式的交往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垄断式交往其特征是交往为少数人所独享。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存在着差异的。正是这些学习差异的存在和教师肤浅的学生观,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交往呈现出垄断性。比如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优、良、中、差”的身份或“好学生、中等生、差学生”的类别,有的学生因自己的身份,他们偶尔一次的交往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表扬和尊重,对学生来说,没有了课堂教学中这些所谓的“交往”,其实是一种解脱。

  语文课堂教学交往的垄断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教学交往机会上。在语文教学的师生交往中,许多教师都会因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交往机会。教师一般都愿意更多地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学生干部进行交往,而很少愿意和成绩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交往。他们认为,如果过多地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交往,会干扰自己的教学,会阻碍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可以在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看到,有的学生一堂课被提问到十几次,而有的学生却始终无人问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应该得到双方的相互承认,即承认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权利和共同义务与平等的地位。但在独裁式的课堂教学交往中,学生在承担责任的同时,相应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或多或少地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剥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交往,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上述三种不真实的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盛行,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其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得不到尊重,因此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学习的热情,其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久而久之也会呈现消极的特点,进而厌恶学习;(2)由于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缺少了对话与沟通,缺少了生机与活力。(3)教师的教学失去与学生真实交往的快乐,相应的新课程赋予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专业性角色大大降低,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三、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师生交往

  从交往实践观的角度来审视语文课堂教学,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不真实的交往形式,既是为了找出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缺失,更是为了找出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消除语文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不合理性,构建起合理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有效交往。建构有效的师生交往,是当前的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室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需要出发,明白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尤其要从学生所处的环境出发,去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进而了解他们,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诵读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