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箬横镇第三小学  金  红

  摘  要: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积极有效的评价,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本文通过评价功能的分析来阐述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尝试。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在日常评价中要“以情感为纽带,以量化为依据,用纸笔鼓励自评,以统筹为总结”的评价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让评价更有的放矢。

  关键词:  评价    学业评价    内驱力    学习内驱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而获得成果,这成果总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才能呈现出来,于是评价应运而生了。小到师生在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大到学生学业测验,无不是评价的范畴。“所谓评价是在获得尽可能全面、系统的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或对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定量的表述,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1]

  长久以来,人们似乎以为评价是一种终结活动,做出一种价值判断后,似乎活动也就结束了。在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下,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某一刻的评价只是我们从某一视角、某一层面、某一时段看到的。因此,笔者认为评价不应该是终结活动,它应该是一个学习过程中的节点,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过程,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不断对新的评价产生一种自我期待。那么,如何让评价转化为学生内在学习的一种驱动力呢?笔者想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探讨。

  一、评价功能的认识

  (一) 对教师而言,可以从评价的结果中,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是否得以圆满完成,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对学生而言,可及时巩固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学校而言,学业评价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分析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的实际材料,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四)对家长而言,可为家长提供咨询,让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子女的学业状况,配合学校作必要的鼓励和帮助。[2]

  在上述四方面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评价对学生的作用,而恰恰这一点是被我们所忽视的。教师从评价中分析漏洞,学校分析教学质量,家长了解子女状况这些都远不如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来的重要,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评价中,学生不只是被动去接受评价的“受体”,同时更应该是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主体。如果学生能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能找出自己发展中的问题,这才是评价的最大功用。

  基于对评价功能的分析认识,我们更加坚定让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信念。

  二、评价活动的实践

  (一)培植自信,搭建心理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上的广袤天空。萧伯纳也曾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也是将外在评价转化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心理基础。这方面,我的做法有:

  1.以名人的经历或名言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要让学生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是哪一种人。”(斯宾诺沙)。并且让这些句子在评价活动中反复呈现,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内在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自信的勇气。

  2.形成积极正面的班级舆论氛围

  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营造,也是培植自信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班级实践中笔者积极倡导“四不应对”原则,不应对同学学习上的不足而嘲笑讽刺,不应对他人的暂时的落后而挖苦轻视,不应对同学学习上的缺陷而避之不及。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礼貌对待同学,客观地对待自己。

  有了这两方面心理的铺垫,对接下来进行的评价活动就有了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细化评价,激发心理期待

  语文学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课堂学习情况、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质量、日常学习习惯等方方面面。只要细化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的评价,形成长效机制就能使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中有所追求有所收获。

  1. 以情感为纽带,增进学生亲近评价

  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的具体关注,所以必须要加强情感渗透。从小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表扬的心理特点出发,让教师的爱体现在一个个可感知的动作、语言上,让学生生活在爱和希望之中,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

  让学生亲近评价,就是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评价,行为上主动进入评价的过程,又能积极地运用评价的结果完善自我。

  (1)谈心式评价

  此法较适合于个别评价。教师通过亲切的话语,将对学生的细致观察通过亲切地交谈真切地指出,真实地反映学生一段时间的思想、行为特征与学业进展。例如,“你最近的作业正确率越来越高了,真为你感到高兴!”、“你最近的课堂表现特别好,能告诉我为什么吗?你的进步已经让大家都看到了,要继续加油!”等等。让学生在娓娓动听的谈心中,体会到教师的拳拳爱心,成为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爱、成长中的关切和悉心的指导。借助评价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采取鼓励与指点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增长信心,在评价过程中产生了特殊的导向作用。

  (2)期待式评价

  教师了解学生后,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为其指出新的发展方向,以商洽的口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并形成的新目标奋斗的决心。这种方式,以学生最希望达成的目标为切入点,给学生指出一条实现理想的快捷途径。例如,“你发现班级里某某同学进步特别大吗?他为什么能这样你知道吗?你如果努力一定能比他学得更好的,我可在等着哦!”

  (3)心灵沟通式评价

  “一个眼神传递一份关怀,一个勾手,许下一个约定,一次耳语,激起一份信心,一个微笑,给予一种鼓舞”[4]……教师要学会时时处处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可以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在集会途中,也可以在课间一个碰面中,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都是对他的行为的一个评价。有些时候说一大堆大道理还不如一个眼神一抹微笑来得震撼心灵,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

  2.以量化为依据,推动学生关注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反对教师只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估: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今天在此处提出的“量化”与分数量化评价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的量化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果等日常学习活动进行打分,让学生对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具体实施分两步进行:

  a、让学生清楚需要量化的内容,明确分数值,形成常规性的量化表。例如,每课听写全对可以加1分;课外积累美文美句的,背诵一句得1分,美文一篇得5分;每次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按时完成任务的加5分,未按时完成的不加分;每月的班级作业展评中获得展评机会的每本得2分。

  b、给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量化标准,分A、B、C三个档次,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后自愿报名参与哪个档次的量化标准全程考核。每个星期都进行得分情况宣布,一个月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所填报的量化标准档次。每跳跃一个档次给家里发表扬信,在班级里张贴光荣榜。学期结束评选优秀的时候,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的表现得分和考试得分情况,适合安排评优名额。

  评价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其学习动机,检查学习缺漏,及时查漏补缺,明确下阶段的学习目标。也为教师调整教学节奏教学进程提供根据。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置若罔闻,那么评价就缺失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此处的量化评价旨在让处于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关注量化分数,反思自身表现,有了自信做支柱,从而迎头赶上,真正实现学习队伍中一个也不会少。

  实践证明,这活动是最成功的。扎扎实实地实行下来,每个学生都会非常在意自己的每一次作业和每堂课的表现,使得外在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内化的转移,时间一久,他们就会自觉地养成一种习惯。再加上老师每个星期的总结表扬鼓励,所以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是一种自我鞭策和推动作用。学生就像在玩电脑游戏中的升级,这时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也是件非常刺激和有挑战性的游戏。

  3.以纸笔为媒介,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作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人,一定要具备自我反思自我客观评价的能力,因此,每个星期老师宣布全体学生的个人得分后,不轻易地为每个人定性,而是让他们自己先进行总结反思。这些源自心灵深处的反省,很多时候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们全面曝光,于是可以借助于纸笔这一媒介,通过日记等形式师生进行交流,实现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人性化过渡。

  在每个月的作业展评之后,又让学生在日记中详细记录所见所感,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性。

  4.以统筹为总结,促进学生信服评价

  从现实的操作来看,很多老师在平时采用了很多的评价方式,可到了期末仍旧沿袭单一的考试制度,给学生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业评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师的观念问题,表现为怕麻烦和教育行为缺乏系统意识。虽然学生在过程中很努力了,但如果当他们发现曾经的努力在最后被一笔勾销的时候,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无视于老师的各种评价了。此时前面做的再多努力也是功亏一篑。因此在期末的学业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评价要统筹安排,体现全面性,又要给学生以一定的考试压力,让他们重视最后一次的试卷测评。因此笔者就语文学科的期末评价又作了如下尝试:

  a、期末测试分数占总评的50%;b、平时的量化评价占总评的30%; c、单元考核占总评的10%;d、一个学期以来的课外读书情况、写作情况占10%。

  三、评价背后的思考

  (一)一些评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实行起来难

  新课程提倡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建议广大教师运用学生挡案袋管理等手段,进行有效的评价管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收集的成果单一而缺乏效用,无法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多元评价更是对质性评价要求过高,面临方方面面的阻碍。

  (二)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须持之以恒

  在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任何时候忽略都是为学生坚持的打击,必须把这个活动长期做下去。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也非常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就够了。学生有了感受,有了目标,评价活动就实现了它最大的功能。活动中,原先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学生害怕被别的学生超过,有些无所谓的学生在评价中也开始紧张起来,似乎隐隐有种竞争的压力存在着,这些适当的压力变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笔者认为,这就是评价的外在动力转化而成的学习内在驱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谈论着高考这支指挥棒不改,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地实行,评价也只能留于形式。通过这一系列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笔者想说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要老师心里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挥动着教师手里的指挥棒,就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的学业评价方法,使我们的孩子真正朝着自信、自律、自强、自立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中小学学生素质评价研究》杨艳玲

  [2]《浅谈对学生学业评价》徐海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刘虎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心灵鸡汤式”评语在初中作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奏响多元评价之乐 畅享写字学教之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