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8-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巧用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这门学科有着较强的实验性,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针对教学以及学生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本身具有爱动、好玩的特点,科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实验教学引入科学课堂中,不仅让科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还大大增强了科学课堂的实践性。在讲解理论性较强的科学知识时,如果教师完全脱离了实验,而是照本宣科,这种枯燥无味的方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到整节课堂的效率。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作用的大小不同。在课堂刚开始时,教师要出示三杯高低不同的液体,将马铃薯分别放入液体中。然后让学生观察每个杯子所产生的现象。这时学生会从这三个杯子看到这样的现象:浮、半浮半沉、沉。接着教师让学生猜测这三个杯子中所放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呢?在学生猜测完之后,教师揭秘三个杯子的液体,即:浓盐水、浓糖水、清水。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什么有关系,并且让学生动手进行试验,寻找最终的答案。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实验教学,让整节科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巧用实验教学,促进构建高效课堂目的的实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作为参考依据,从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素材,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寻找生活实例与理论知识的契合点,让科学课堂变得丰满起来。

  比如,在讲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回想每天早晨妈妈为你们冲豆奶粉的时候,你们看到豆奶粉在水里怎么啦?学生回答说:融化了。还有当我们用香皂洗手的时候,我们将手伸入水中,我们会发现什么呢?学生回答说:香皂与水融为一体了。尽管学生的表述不太准确,但是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教师通过借助生活中的两个事例来导出本节课的内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当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溶解现象之后,学生对“溶解”这一词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并且当他们在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时也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展开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活事例,讲解抽象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科学知识,以此让他们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不一样的认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促使科学课堂的质量得以提高。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操作能力

  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不要将教学活动都固定在课堂上,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快速、高效掌握相关知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比如,在讲解《植物有哪些相同点》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植物的相同之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以前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固定在课堂上,学生仅仅通过看教材中所给定的图片来在脑海中勾勒出植物根的生长形态,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科学课堂的质量。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探索植物,发现植物间的共同之处。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见到很多植物,也会发现植物与植物间存在的差别,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鼓励学生质疑,保证课堂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探索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别与联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来质疑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识,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换句话来讲,不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横向的角度来分析,还要引导学生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讲解《分离盐与水的方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观点是这样的:通过加热慢慢蒸发掉烧杯里的水,并且也会慢慢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面的盐。然而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他们会发现,当我们用酒精灯加热时,水慢慢被蒸发掉了,但是烧杯的底部却留下了白色颗粒,这一实验现象让学生开始怀疑他们之前的观点,为了能够证实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要对烧杯底部所留下的白色颗粒进行溶解,探索这些白色颗粒到底是什么?经过探索,学生发现这些白色颗粒竟然是食盐,这一结论证实了学生事先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证意识。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然后自己动手探究来证实自身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做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重视教学细节,构建高效课堂

  精彩的细节设计是教师的匠心独运,它的背后折射着教师的理念和功力,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再创造。课堂的得失和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和把握。在组织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细节,通过合理的安排,让学生稳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以此保证教学活动满足各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如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材料的呈现方式、呈现时机、实验时间的控制、观察和记录,教师评价语言的细节等。让我们在细节上做文章,在细微处下功夫,于微小里见风采。

  如,在讲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课前教师要从生活中找到八宝粥、牛奶盒装、牛奶袋装、饼干、瓜子等包装袋。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借助这些事先准备好的包装袋来导出新课。当教师将包装袋发给学生的时候,让学生将包装袋上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与周围其他学生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不同之处。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细节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内容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氛围下去探索新的科学知识以及新的科学规律,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另外,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发挥教具的作用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