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儿歌、童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童谣、儿歌是语言文字的高度浓缩,它节奏鲜明、轻松活泼,读来朗朗上口,却又蕴含深刻的道理,令人回味无穷,十分受到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喜爱。如何利用儿歌,童谣促进小学一二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编课文,帮助理解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容易疲劳。利用学生儿歌、童谣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对较长的课文进行改编,把它们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打着节拍,尽情的朗读、背诵。使得较长的课文变得简洁明了,深刻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极大的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热情。每当到了朗读儿歌环节,学生们个个都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其中。

  如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然后,出示了由课文改编的儿歌,让学生打着节拍、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

  山上有棵小松树,风伯伯开口来说话:

  洋洋得意夸大口:山下松树比你高,

  喂,喂,喂,你能看得远,

  我长得高;是大山爷爷把你托!

  喂,喂,喂,小松树,很惭愧,

  我看得远;低头认错了。

  山下松树没回答。

  再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一课,也是一则寓言童话,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小鱼却不害怕。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的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在教学中,同样将课文改编成了一首儿歌,

  北风呼呼吹,勇敢小鱼不示弱,

  青草变颜色,气得北风把雪落。

  大树叶儿落,小鱼水底捉迷藏,

  鸟儿躲进窝。骄傲北风还在

  北风得意夸口说:——傻傻乐!

  哈哈!大家都怕我!

  让学生带着动作表演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二、日有所诵,培养习惯

  我们班一二年级时,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日有所诵》这本书。这本书上的儿歌、童谣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每天到校时,都会认真诵读。这样,既让学生从儿歌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又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记得《日有所诵》中有一首儿歌叫《半半歌》:“有个孩子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板。”学生在读的时候都偷偷地笑了。我就趁机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做儿歌中的这个小孩子?”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不想,并纷纷说出了原因。于是,我就借此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习惯教育。这样借助学生喜欢的儿歌对学生进行教育,不空洞枯燥,学生更易于接受。

  还记得有一首儿歌叫《过山车》:“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过山车,下山了,我变成,流星了。”学生在诵读时,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了儿歌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个个面带微笑,还自发的做起了自编的动作,声情并茂地读着、背着,可见儿歌、童谣的魅力之大。

  美国哈佛大学古典学者哈夫洛克认为:节奏可能是所有生理乐趣的根基,而儿歌、童谣的重要特征就是节奏。所以,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喜欢儿歌、童谣的特点,适时地利用好儿歌、童谣,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儿童诗欣赏和写作的研究与思考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儿歌教学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