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课文小舞台,作文大天地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语文课文教学与高考无关”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语文老师无所作为,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由来已久。本文通过解析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雄辩地回答了高中语文教材与高考作文亲如一家、唇齿相依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三点做法。

【关键词】 课文 作文 方法

Text small stage,thesis big world

Liu Kaisong

【Abstract】 “Chinese text teaching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 view once causes a clamor,Chinese teacher accomplished nothing,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consume the low efficiency high the aspect longstanding.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sis test question,incontrovertibly replied in recent years the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sis as dear as if one of the family,is as close as lips and teeth the relations,how and on did excavate in the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hesis factor to propose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three procedures fully.

【Keywords】 Text Thesis Method

当前语文高考似与课文教学无关。高中三年六个学期六册课本(新教材分五册必修和若干选修),教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耗时无数,收效甚微。“语文课教与不教一个样”“学生多学与少学一个样”似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难道教材与语文高考真的势不两立?难道语文教师真的成了高考的“多余人”?语文课堂教学真的可以无所作为吗?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高中语文教材与高考作文是亲如一家还是形同陌路?我们先来看——

案例1,(2004年福建高考题)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分析:这个作文题别出心裁,好评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它引导了学生的阅读,很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二是立意的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而这十一个人物或形象除曾国藩、冬妮娅两人外,其他九个人物都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如鲁迅的《药》、《阿Q正传》、 《祝福》、《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及《〈呐喊〉自序》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关于曹操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关于宋江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关于薛宝钗的《诉肺腑》、《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关于孔子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两章》等;关于史蒂芬 ?霍金的《宇宙的未来》;关于桑提亚哥的《老人与海》。如果学生能熟悉这些作品,并做到披文入情、知人论世,特别是教师在讲析课文时能有意识地拓展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课文密切相关的作品,那么,在考场上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文就一定是情理之中的事。 

案例2,(2006年福建高考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①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③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分析: 前面两道题纯粹是一种导向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思考作文题。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的课外必读书之一,课本中节选的篇目不少,如《杨修之死》《群英会蒋干中计》;《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剧的代表作,高中语文第六册节选了此剧,“戈多”成了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寄托。这两个话题,检验考生在对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对经典作品中经典问题的思考深度、多元解读和想像能力。遗憾的是在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不少高三教师为了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总复习,不惜将高三教材的课文草草带过,甚至不教,以致有的考生竟然不知“戈多”为何,难怪当年三分之二的考生都不选前两题。如果我们的老师平时能多激励学生平时多读书、多思考,注重积累阅读体验与生活感受,不断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那么面对这样的作文试题又怎么会一筹莫展呢?

至于“留一点空白”——“留”,是人积极主动的主观意愿、行为;“一点”,一些,模糊语言;“空白”,“(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满意被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引申为时间或者空间的间隙、空隙。高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日本?清冈卓行)、《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宗白华)从艺术的角度,阐述了“空白”的意义。如果学生在学习上述课文时能做到触类旁通,深入思考,就可以从艺术领域生发开去,联想到包括人生、工作、宗教、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那写起这篇作文来还会抱怨“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吗?

案例3,(2007年福建高考题)

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考生完全可以参照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写法,写一个季节,从理性的角度抒写自己在特定季节里的所思所感所悟;也可以由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得到启发,用诗化的语言歌咏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激情、秋天的喜悦、冬天的内敛。

案例4:2002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倾听心灵的钟声》第二段文字:

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出古代男儿舍生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满分作文《选择永恒》中的一段: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分别直接引用《孟子二章》中《鱼我所欲也》和间接引用了司马迁的《屈原列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课文材料,不是很好地论证了“心灵选择”这一话题吗?

由上观之,课文虽是一个个例子,却又是一个无尽的作文宝藏,它与高考作文本就亲如一家而非形同陌路,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各显神通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书山中寻宝,学海里泛舟了。我们一定要告诉学生“身在宝山要识宝”,千万别犯“捧着金饭碗要饭”的错误。与此同时,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学生一道挖掘整理丰富的课堂资源:

1.巧用课本建立作文话题库

学生提笔发怵,文思枯竭,根本原因在于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巧用课本论据,充分开山取矿,披沙拣金。让学生在学习完每一个单元后,总结一下本单元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资料,如此长期训练,作文宝藏一定丰富无比、别有洞天。如关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的话题:烛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烛之武退秦师》) 又如关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的话题: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勾践灭吴》)

2.借鉴写法让作文有法可依 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取法,敢于“拿来”。如《祝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倒叙法,《阿房宫赋》《过秦论》的铺陈法;《六国论》的开门见山,《游褒禅山记》的卒章显志;《小狗胞弟》的真挚平实,《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浓墨重彩;《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奇豪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深沉婉约,以及《金岳霖先生》的以小见大,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多年来,某省属重点中学在高考前夕指导学生如何写作高考作文时,老师开出的秘方并不象一些学校那样要求学生在临考前突击背诵几篇经老师反复修改的范文,而是告诫他们要以本为本,回到课本中去,特别要用心揣摩《六国论》的笔法,如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活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格等等。只要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考作文必胜无疑,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3.超越教材让作文凸显个性 

教材无非是一个个例子,学习是为了创新。我们一定要告诉学生,千万不要把课文的主题、技法当作金科玉律,更不能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应该大胆创新,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如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刺秦》,就是考生在充分研究课文的基础上反弹琵琶,自出机杼,从而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的佳作。《刺秦》中变“刺”为“不刺”,变“刺不中”为“不想刺中”。既忠于史实,又高于史实。大有郭沫若先生“失事求似”之遗韵。人物也由《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扶弱救困、反抗强暴的侠义形象,一变而为明大义、顾大体、识大局的仁人志士。作者在文中写道: 

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不难看出,只要我们真正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在教材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中打造出作文的一片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注意:① 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注意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不能单独行事,油水分离。

②努力培养学生搜集素材、整合资源的能力。可从给课文作批注、做资料卡片入手,逐步养成提炼话题的习惯。

③积极推荐好书、好文章,让学生在这网络时代乐读、多读、善读,力求使学生视野开阔、融会贯通。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下一篇:漫谈口头写作的功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