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精彩练笔,有“度”为佳——以课堂练笔为例谈生本课堂中教师主导性体现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松门镇第二小学     张莹莹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本,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语文课堂练笔中教师主导性缺失的现状,认为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必须坚守好自己的本位。把握好课堂练笔的密度,裁剪好课堂练笔的最佳角度,搭建好课堂练笔的层次梯度,才能让练笔在生本课堂中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关键词】 主导性   密度   角度   梯度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学会让学,让学生在多读、多写的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师舍得还时间给学生,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练笔。在阅读教学中,作为课程的开发者--老师,经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其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言运用,又促进了学生读、思、写的有机整合。然而,生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课堂演绎得更精彩。以课堂练笔为例,教师只有坚守好自己的本位,牢牢地把握好几个度,才能让练笔在生本课堂中更高效。

  一、把握训练的密度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渗透,大部分教师逐渐认清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上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是体现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参与说和练的时间多了,但仔细分析,有些练笔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成了简单的机械的堆积,并没有实现认知的深入、思维的拓展,信息的整合和评价的深入。

  [课堂现象]  遍地开花--泛滥成灾型

  课堂上的练笔点很多,却没有精彩点。一位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的《中彩那天》时设计的随文练笔点有:

  (1)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时,我想:(    )。

  (2)当我看到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见,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想:(              )。

  (3)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彩了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

  (4)父亲拿起橡皮要擦掉“K”字时,想:(                                  )。

  教师很有练笔的意识,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练笔点很多,而每一处都是匆匆进行。整节课上,看似学生在不停的练说,但是,学生的交流大都泛泛而谈,没有与文本的深入交流。练笔点的多导致了时间上的仓促和交流的不到位。

  [课堂现象]  相似重复--画蛇添足型

  本人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有过以下的练笔设计:

  1、当真相终于被揭开,老人和我相遇相知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老人平静的眼神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老人激励我的话语又在我耳边萦绕,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年轻人,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向老人倾诉。请拿起你的笔,在四百格上写下来。

  2、学了课文后,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边上,那就是你的格言。写好后交流。

  其实,第一则练笔是作者自己明白真相后,用自己的口吻来向老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谢老人呵护了自己的自尊,给了自己信心和鼓励。第二则练笔是格言撰写,表达的意思跟第一则练笔是相似的,只是用比较凝练的一句话来展示。两则练笔在内容表达上是相似的。而对于文本的情境来说,第一则练笔让学生用“我”的身份向老人倾诉,让学生更有倾诉的愿望。因此,第二则练笔则显得有“画蛇添足”之嫌。

  一节课的高效,很大程度是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优劣。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设计的开发者,必须遵循以学定教、因文而练的原则。把握好练笔的课堂密度。文本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如不加选择的滥练滥写,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也最终让学生练没了兴趣。只有在文本的基础上,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做到一课一练、练必精练。把握好练笔的密度,才能提升练笔的效度。

  二、裁剪练笔的最佳角度

  随文练笔要因文而异 、找准训练切入点,这样才能发挥文本典型优势 ,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找准文本中的练笔落点,这是有效练笔的前提和关键。

  [课堂现象]  无视表达--不顾文本型

  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一位教师设计的练笔是:“你们还能发明什么样的玻璃?”结果,学生在自己的交流中,只顾求“离奇怪异”,连学生自己都不知这样的发明是用来干什么的。这样的练笔虽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但却几乎脱离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科普叙述”更无从谈起,练笔的效果自然大为失色。

  《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文章,用词简洁、准确、清楚。而且,在介绍玻璃的时候,很有规律。首先介绍自己是什么玻璃,然后简单的说说这样的玻璃有什么特点,最后,进一步的阐述这样的玻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我们可以让学生也学习文本的这种介绍方式,用科普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是本次练笔的重点。

  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准、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文本形式,有着不同的练笔价值:

  1、科普说明, 发掘改写创作点

  不少的说明类文章,通过对事物几个方面的描述,把特点、结构、用途、分类等分别介绍清楚。这样的文章通俗易懂,对事物某一方面特点的理解,学生自己都可以读懂,但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并有顺序有规律地进行表达说明却是有难度的。这时一般可以采用改变人称,通过转换角色的方式进行练笔活动。

  例如《新型玻璃》这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如果你就是书中的一种新型玻璃,你可以怎样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们推销一下自己呢?或者,你还想成为怎样的一种新型呢?能不能学着课文里的写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呢?这样的练笔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

  2、写景状物, 找准表达迁移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体裁形式还有写景状物、散文诗歌类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写景状物、散文类文章往往在作者观察角度、谴词造句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对于这些文章,也可以根据教材本身不同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发现其语言特点。

  例如,学习《荷花》这一课,我们可以设计练笔:像课文那样抓住颜色、形态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花。学习了《翠鸟》我们这样练笔:学习第一小节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通过抓住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仿写练笔。

  3、写人叙事, 着眼主题深化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类文章占了较高的比例。这些文章大都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浅显事件,让他们体会到事件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阐明一个道理。这些文章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并不是直白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去理解感悟的。对于这类文章,可以选择由浅入深,着眼主题深化点的策略来展开练笔。

  浙江的汪玥老师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练笔:用上特殊的标点符号,进行心理活动的迁移描写。桑娜来到西蒙家,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两个孩子却睡得香甜,此时,她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尝试着用一用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本课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穷人》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学聚焦于文本重点桑娜抱回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深入叩击省略号的内涵,分层辐射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了人物的善良品质。

  4、童话神话, 填补表述“空白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最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是童话神话类文章。这类体裁的文章充满浓浓的神奇色彩或美好的向往,其中的人物命运又往往充满曲折,牵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如何让学生去真诚关注、深入感受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呢?笔者觉得这类文章的随文练笔可以采用由表及里、填补表述“空白点”的策略来进行。

  如《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文中对女娲如何找五彩石只用几天几夜一笔带过。笔者就抓住这一空白点设计练笔: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有的学生写道女娲翻过了许多座高山,淌过了许多条小河,好不容易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石头,此时的她饥渴不堪,就来到小溪边喝水。就在女娲俯下身子喝水时,她惊喜地看到清澈的溪底躺着一块青色的石头。女娲激动不已,宝贝似的拿起石头放入怀中。通过练笔,学生在神奇的想象中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学生的灵性在这里得到充分地释放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

  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迁移训练。当然, 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切入可以找到很多的读写结合训练点,以上四种方法是根据文本来分类的。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还可以抓住文本的情感聚集处,在练笔中让激情燃烧起来;抓住文本空白处,让文本丰满起来;表达方法的迁移处,让运用鲜活起来…… 精心提炼练笔点,并尝试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从而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三、搭建课堂练笔的层次梯度

  教师的主导性,除了表现在确定好课堂的练笔点,更主要的表现在对练笔的难度分解中。给有难度的练笔搭建一个梯度,让学生的练笔更精彩,是教师主导性的重要体现。

  [课堂现象]  一枝独秀--个别展示型

  在我们的课堂观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练笔成了优秀生展示的专场。其他的很多学生却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仍然一筹莫展。久而久之,课堂上成了几个优秀学生的练笔展示,其他同学成了课堂中的听众。这与我们的生本课堂精神是相违背的。教师应当怎样让全体学生参与练笔,让更多学生的练笔走向精彩?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1、小步实施,为练笔辅路架桥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在学生感到练笔难度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部分学生在练笔中感到有话想说,想表达。

  例如: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语句清新、精美隽永。有位教师执教该课后,经过初读、品文后,设计了这么一个练笔:“有那么一天,你会为人父、为人母,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孩子的,请把它写下来。”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有几个优等生发言了,也是挤牙膏式的说了几句,而且都是千篇一律的:“孩子,你要懂得珍惜时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你要从小珍惜时间,长大了就不会后悔……”内容空泛、单一。

  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生活阅历不足,更没有为人母为人父的经历。自身也没有因为时间消逝的痛苦经历。这虚拟的情境,学生的情感必定是虚幻的、空洞的。练笔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成了课堂拔苗助长的摆设。

  课堂练笔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理解文章的真意。书写自我之境,自得之情。这位老师在改进后,是这么做的:

  1、让学生深入阅读爸爸的话语,体悟作者看到日落、鸟归的生活场景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设计练笔。如:我看到庭院里的小树抽出了第一片新绿,我知道(    );我听到窗外落叶窸窣的飘零声,我知道(            );我看(听)到(                      ),我知道(                       )……

  2,再投放一些课前收集的惜时名言警句来充盈学生的语言库存,最后过渡到写写《我也来和时间赛跑》。

  这样的练笔,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高调的理论,但孩子的练笔水到渠成,不留痕迹。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时间的弥足珍贵”。

  2、批注悟情,让练笔蓄势而发

  有些练笔,如果前面的情感理解不到位,那后面的练笔就呈现得干巴巴的。“情动而辞发”,教师要努力做足前面的沉入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才会让后面的练笔来得更水到渠成。

  我在教学六下语文《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一个练笔,用正反论证的方法进行写话: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确定中生活的人                         ,在确定的生活中                                              。这个练笔是一个难点,我是这样分解了本次练笔的难度:

  1、找出哲理,批注感悟

  师:种树人的这番话,小树苗听懂了,作者林清玄也听懂了,并且得出了一番极富含义的人生哲理。找出这处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用批注的方法理解重点段

  师:用心读读这一小节,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在课文纸上写下你的批注。用心涵咏后,学生的得出了:“很少”和“巨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可以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也提醒了那些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做人不能养成依赖的心,学会正确面对明天的风雨,面对明天的荣誉。只有靠着自己的力量才能长成大树。这样深入文本的批注感悟的方式正是为后面的写话做了一次奠基。

  3、写法迁移

  师:作者在写这个道理的时候,仅仅是从不确定这一方面来写的,你能尝试一下从另一个方面也来说说这同样的道理吗? 出示: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确定中生活的人

  ,在确定的生活中                                              。这时的写话就来得简单多了。学生们的发言也因为有了前面的感悟而精彩纷呈:生1: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好像一朵温室中娇嫩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太阳暴晒,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在确定的生活中,只会养成过分依赖的心,遇到困难就会摔倒,而不会选择自己站起来。生2: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不明白人生的坎坷,在确定中过平坦、安逸的生活,一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退缩,就会被轻易绊倒……

  3、植情导入,让练笔顺境而生

  练笔的导语设计也很重要,导入语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诉说欲,也能冷却学生的诉说欲。

  我校教师陈老师在教研活动中执教了《卡罗纳》这一课,其中,陈老师在带领学生们“研读课文,感悟爱”,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明白了“老师、同学和家长对卡罗纳的爱都是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传递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尝试来写一写其他人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关心着卡罗纳的。练笔设计如下: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 还会有谁在关爱着卡罗纳呢?

  2、生交流。

  3、师:啊,这关爱卡罗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板书“……▽”

  4、写话练习。

  师小结:是啊,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是那么的悲痛,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那么多关心他、爱护他的人,他们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卡罗纳那颗脆弱的心,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写满了大家对卡罗纳默默的、深深的爱。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各种描写手法中体会到了大家的爱,那么,现在,你能同样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描绘其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吗?(教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这个设计也很好的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表达,使我们感受到爱在细微处的传递。既是对文本情感的一个升华,更是对表达的一个迁移。只是,在练笔时。教师的导入语是:现在,你能同样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描绘其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吗?显得有些生硬直白,如果能把练笔的导入语改成: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卡罗纳,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自己的爱意。那一个个深情的眼神,分明在诉说着对卡罗纳的爱意;那一个个平常的动作,也在把爱意传达;还有,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又让卡罗纳心里暖洋洋的。卡罗纳看到了,听到了,也感受到了,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写下来吗?我想,富有情境性的导入语能够带入学生走进当时的情境,为感悟和练笔拉近距离,让情境的创设促进语言的喷薄。

  生本课堂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转变。我们在热衷于随文练笔的过程中,要冷静地反思,恰当地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必须在语文课堂上把握好练笔的密度、练笔切入的角度,以及给练笔铺垫好梯度,实现教师主导性的有效发挥。使随文练笔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让“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的这块“方塘”中大放异彩,呈现 “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2、颜育洪,《课堂焦点:新课堂教学9辩》,首都大学出版社。2011.

  3、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教学出版社。2008

  4、吴丽霞,《随文练笔的误区及对策》。《教学月刊》2011年第7-8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立足言语能力建构优化阅读教学    下一篇:让习作在生命互动中起航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