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发掘语文情感因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浅论阅读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如何发掘语文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           感受山川之美,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祖国山河壮丽,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向学生介绍的也不少,这些介绍编排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但学会生字词,还感受到祖国山川之美,如低年级《识字学词学句》出示的图画中,有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天坛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有名建筑物,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第三册识字教学中出现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贵州黄果树瀑布、西安兵马俑、洛阳龙门石窟、四川乐山大佛、南京中山陵等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文物古迹遍及各地,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描写祖国山川的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还要从文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黄山奇石》,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山川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感受民俗之美,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格言、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对联、谚语、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长篇文学名著等等,他们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格。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读多背,理解文章内容,增加语言积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使学生明白到学习、做人的一些道理;教学“好事多做,恶事莫为”的谚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宋朝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从小立下远大志向的品德;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但让学生感受对联巧妙对偶的形式特点,而且使学生懂得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从中体味到对联这一中华民族方块字独有的特色修辞的精妙和魅力,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教学神话故事《女娲补天》,通过了解故事内容,去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积累语言、感受民俗之美,陶冶学生情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           感受历史之美,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教学有关历史的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而且要发掘文章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文章中感受历史之美。北京有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古迹,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通过了解北京的有名建筑物,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学《赵州桥》、《长城》等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历史,能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           感受文化之美,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灿烂的文化,这从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创作繁荣中可见一斑。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有很多,如《悯农》、《静夜思》、《梅花》、《春晓》、《古朗月行》等,它们大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教学时,通过品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情朗读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如学习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习李白的《赠汪伦》,感受到朋友间的深情厚意。第十册教材收录了《忆江南》和《渔歌子》这两首词,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江南美景描写的欣赏,培养学生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故事的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还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小学语文还收录了古代长篇文学名著节选的课文,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节选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我们不难从中发掘到情感因素,如《景阳冈》是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这个思考题,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安排的。通过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讨论时,要鼓励学生联系课文,结合现实,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就两个方面稍做点拨。一是关于打不打老虎,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古时候,人还不能主宰自然,老虎等猛兽常常伤人性命,为了自卫,人只能打老虎。现在,老虎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就应该保护老虎。二是该不该读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读《景阳冈》,并不是要学武松也去打虎,而是要学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

阅读古典文化,感受文化之美,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           感受传统之美,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有很多优良传统,如自立、自强、刻苦、勤劳、谦逊、爱国、艰苦奋斗、坚强不屈等,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都能体现出来,只要我们从阅读教学中去发掘,感受传统之美,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从《王冕学画》中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从《黄继光》中学习英雄崇高的品质,学习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从《晏子使楚》中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从《冀中的地道战》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丰碑》中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狼牙山五壮士》中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从《长征》中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等。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因此又具有人文性。我们教师要善于发掘语文的情感因素,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