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古诗教学模式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古诗教学模式初探

黄梅县实验小学  桂琼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枝奇葩,它装点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辉煌的历史。我们热爱诗歌,我们诵读诗歌,我们发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怎样才能学好古诗?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适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呢?结合我们承担过的省级《开放式阅读教学》以及校本教研《积累运用教学模式》的课题成果,以及我们学校课外活动主题——走近古诗。我尝试着对古诗教学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深切体会。在古诗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课前预习,收集信息;二、创设情境,走近诗歌;三、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四、诵读感悟,入情入境;五、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一、课前预习,收集信息     古诗抽象、凝炼、含蓄,再加之超越时空的巨大距离,造成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准确地体会。因此引导学生课前了解诗人,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十分必要。只有大量阅读诗人的材料,我们才能拉近时空的距离,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到诗的灵魂。信息的收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到网上查询,去图书馆查找,或到书店逛逛,也可以问问大人,从诗书上找……这些预习方法里既有适合高年级的,也有适合低年级的。课前预习既能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因为课前有了预习,学生对新课更有期待感,而且在指导预习前,老师也因此会多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上课更胸有成竹,课堂上学习效率也更高。例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这首诗,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他生活的年代背景,知道他一生爱国,一生戎马,就能真正明白他为何“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也能被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又如,低年级学生学《梅花》,如果连梅花都没见过,可想而知课堂将费时不少。所以,学生经由多方查询就可获知梅花的初步认识,甚至还可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分类知识,增长一些见识。     再如,笔者在教学《游子吟》一课前,就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习:读读这首诗歌,想想诗歌的大致意思;查找作者的资料;收集并和同学交流有关“母爱”的文章、诗歌、名言警句,歌曲等。通过实践操作我发现,在学习诗文前,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能使学生更好、更深地去理解作品。而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渐渐地厚重起来。而且,我发现只要教师正确引导,时时鼓励,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在孩子们预习期间,教师也要多观察,与他们直接交谈,或通过网络以聊天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兴趣,并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还应关注的相关知识。实际上,在课前的这些交流同样能激发教者自己的灵感,使自己的备课也能做得更全面、更详实,课堂教学也多了许多轻松与精彩。     二、创设情境,走近诗歌     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带着思索,怀着情感迅速入文。     例如,低年级《所见》教学,我首先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边欣赏边进入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曼妙而幽远的场景:一个夏天的中午,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的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牧歌在林中回荡。他走着走者,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叫的蝉。……接着老师导语:“瞧,这是一幅多美妙的图画!这画面让诗人陶醉了,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所见》这首诗。”这样就能快速让学生进入诗歌描写的情境中。     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也能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激起学生的情绪,主动进入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又如,我在教学《游子吟》时,上课初先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并配上母亲为即将出远门的游子缝衣服、盼归来、牵手嘱咐的一些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接着老师含深情并茂地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是最伟大、也是最平凡的,这种爱时刻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这,就是母爱。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歌颂母亲,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再如,通过背诵相关古诗词的方法来创设情境,也能感染学生,使生快速走近诗。如在讲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篇幅较长的古体诗时,学生理解并掌握上就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选择让学生先试着背诵一些已经熟悉的军旅诗、边塞诗,如王昌龄的《出塞》系列、卢纶的《塞下曲》、王翰的《凉州词》等。在对相关古诗词的诵读氛围中把学生自己带入特定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岑参在诗中所描绘的塞外艰苦环境和将士为国戍边无怨无悔的壮志豪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诗句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三、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叶先生的这段话,不仅包含他一向倡导的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观点,而且还包含了如何使学生乐学的话题。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所掌握的预习知识,同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后,正是让学生交流所学的好时机。例如,在《游子吟》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的:“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同学们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通过预习有哪些收获呢?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心得。”这时学生尽情地说出了自己的所得,有的是上网查阅的资料,有的是和家长们交流,有的从课外书查阅,有的则是自己读书感悟。……此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引导和鼓励。     请看部分实录:     生:我是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孟郊是唐朝诗人,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就写下了这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师: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长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因此上网了解作者的生世对理解本诗有一定的帮助。     生:我从注释中知道,“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还学过相同题材的诗,《暮江吟》、《石灰吟》等等。     师:真好,通过你们的发言,我们知道读懂古诗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联系以前的古诗来理解。         生:游子吟,就是出门远行的人的吟诵、吟咏。     生:我知道这首诗的大意是: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师:请大家读读最后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诵读感悟,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非常重视诵读的作用,《论语》中有“诵诗三百”之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读”也是帮助识记的重要方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理应以“读”为本。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营造良好氛围,使情感撞击在学生的想象中,理念闪现在学生的感悟中。在教学中读也要讲究层次,循序渐进。通常有三个环节:初读懂诗意,评读悟诗情,品读感诗美。    (1)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不随便丢字或添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对于低年级来说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2)评读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生读师评,师读生评,生生互评等等。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评读,潜移默化地引导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的时代,理解古诗中的情意,这样做很有必要。再以《游子吟》教学为例,谈谈“评读”。请看相关实录: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现在请同学再用心的读读古诗,体会诗句中的情感。等会我们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请你朗读,大家认真倾听感受,等会把你听后的感受说出来。     生:我觉得他没有把慈母这个词读好。     师:请具体谈谈,怎样没读好,应该怎么读?     生:你还记得有一次,咱班张聚慧说过读书也应该像唱歌一样有音符的高低和节奏感吗?你把“慈母”两个字读得又快又轻。一下子就带过,这样不好。应该把这个词有重点地读,读慢一些。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有一位平凡却伟大母亲。师: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是边听边感受,请你再读读。     生:……     师:“慈母”就是最疼爱我们的人啊,请你再读。(师又指另一名学生读)     师“慈母”是最牵挂我们的人,是怕我们没有吃饱穿暖的人,是把我们当作心头肉的人。我们一齐读这句话。     师:同桌再一起把这首诗读读,互读互评,读后说一说对方哪儿读得好,哪儿还需要改进。     生:互读互评,状态极佳。     师:老师看到你们尽情地读书,我也想读读,可以吗?我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鼓励与指正。     师:配乐朗诵……生:老师你把密密缝读得真好,让我们体会到母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师:谢谢你。是啊,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虽然如此,但母亲却专注地缝补衣服,把自己的担心,不舍,祝福放在心底,缝补在孩子的衣服里。他不想让儿子带着沉重的心情远行啊。你们也读读这句话。

      

……      ⑶配乐品读感诗美。通过初读,评读的环节后,生已经入情入境。这时再通过配乐让生品读,在品读中感悟,品读中升华感情,品读中感悟诗情美。在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选用了与这首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乐曲旋律舒缓、轻悠,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古时的长江之畔,黄鹤楼下,仿佛看到诗仙李白与故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目送帆影消失在水天之间。这样形式朗读品味,使生深切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如教学《游子吟》时,师播放《游子吟》这首歌曲,并配以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给儿子缝补衣裳的画面。组织生齐诵,男女生轮流诵读,小组比赛诵等。生完全沉浸入诗情画意中。五、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毛泽东曾经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要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说多写的语文实践。     如《游子吟》教学,在品读古诗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体验,让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师:“几年前,香港曾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评选活动,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荣登榜首。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生:因为他写出了大家的心声,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师:恩,这个反问句说得好,谁都爱自己的母亲。     师: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诗歌当中这一千古佳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也许在离开母校的时,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也许……让生自由畅谈后进一步交流。如有的说:也许在我为国争光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    (接着我鼓励生再次完整地诵读古诗,读后再进一步引导。)     师:母亲用爱心养育我们,用智慧启迪我们,用美德陶冶我们,用真情沐浴我们,她们是多么可亲可敬啊!谁能用一句话赞一赞伟大无私的母爱呢?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因为有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深读感悟。生都能畅快地表达。有的说: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有的说: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滋养,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培育。有的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母爱是春天温暖的阳光,母爱是夏天习习的凉风,母爱是秋天累累的果实,母爱是冬天熊熊的火焰。有的说:世界上的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惟独欠母亲的情。……我又让孩子们把这些深情的话语写在黑板上。让生去感受。最后,在《儿行千里》的乐曲中请同学们把整首歌认真地写下来,并在诗歌后面写下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让孩子们张贴在墙上。      当然,要想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只凭课上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老师要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诵诗词的氛围,让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的熏陶。如:     ⑴坚持在不同科目的教学中适当引用古诗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学习语文《草原》一课时,组织同学们朗诵《敕勒歌》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既能从美丽辽阔的草原景色中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又能从诗中领略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⑵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古诗词接龙游戏,古诗为主题的书法大赛、开展“每日一诗”活动、扩展学生的阅读,随文练笔等等。如在教学完《游子吟》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母爱及思乡的诗歌、文章或名言警句等,办一期关于母爱的手抄报,并有计划地在班级开展了一次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或者做一件或几件让妈妈感动的事情。      ⑶利用学校开展的古诗朗诵以及文艺等活动,让生有机会展示。如在去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就排练诗词朗诵《少年中国说》,让孩子们尽情展示,把对诗歌的热爱推向高潮。      与古诗朝夕相伴了这么久,让我深深体会到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这种宝贵的精神食粮,蕴含着飘逸灵动的人格美,透射出深邃的睿智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奋发向上、追求无止境的精神壮美。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词句优雅、韵律和谐的千古名篇,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去诵记。当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今天暂且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能籍此与大家共同探寻古诗文启蒙教育的发展规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吟咏千古诗 寻觅新途径——《凉州词》教学点评    下一篇:以“无心之柳”替代“有意之花”——《琥珀》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