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汉语言专业   本(龙泉点04)班  叶爱香    指导师: 肖旭丹

 

一 内容提要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靠向范文学习,向范文借鉴,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读与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学习写作需要从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营养,因而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读了还必须练。首先可从模仿入手,从仿辞、仿形过渡到仿神、仿意,并在模仿中求创新。指导学生学会从某篇文章的构思立意得到启发,在阅读借鉴中去构思自己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反复训练,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

二 关键词  阅读 学习 写作

 

 

三  正文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人们常将“写作”与“创作”视为同义语。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它属于学习语言的范畴。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特点,主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从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生活和广泛阅读着手,做到“胸中有积蓄。”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就要掌握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审题和立意、选材和谋篇、语言和表达、修改和写作)和文体的点。但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主要应靠向范文学习,向范文借鉴,从阅读中学习写作。这是古今中外初学写作者的不二法门。因为优秀的范文,不但具体地告诉我们应怎样写,而且有引起我们联想,开拓我们思路的作用。因此,笔者就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

读和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文字工作、精神劳动,更需要从书本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营养。奥斯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他还别提到在开始动手创作之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读了《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读可以给写以更多的启发。能读然后才是会写;善读并好读之人,才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笔者认为能否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是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从课外阅读的引导入手

一谈到读,许多人往往只注重课内阅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却相当重要。我们不讲许多名人回顾自己青少年时的收获,大多得益于课外的阅读,光从写作界的例子来看也是举不胜举。古往今来,书浩如烟海,岂止“万卷”,何限文、史、哲经,从何读起呢?要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多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作品,是写作的范本,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地读;不仅要理解它,而且对有些名篇,精彩的段落应该能够背诵。我们知道,毛泽东、鲁迅都是能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的。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曾经说过,他可以一大段一大段地背诵《静静的顿河》。可见,熟读、精读以至背诵对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多读名著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同时代人的作品,别是学生习作。如果说,读经典著作能提高写作能力的话,那么,多读当代人的作品以及学生习作,可以启发文思,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他们所思考的,所表现的往往正是“同龄人”所思考,所要表现的问题和事件,读了往往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当然光要学生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笔者的做法有四:即“读一说一写一评”。(一)适当介绍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要求读后作些摘录。(二)让学生读后再组织学生说说某些作品中精彩感人的情节或片断。(三)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如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四)在课堂,教师摘其优劣简评之,或让学生自己评议讨论。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把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

三、从对课内的美文华章的仿写开始

关于读书同写作的关系,前辈作家们都是极力提倡边读边写的。写作自然不能不读书,但是只读不练同样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创作规律。那么应该怎样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对课内的美华章的仿写开始。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模仿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自从小学开始学习写作以来,作文教学就是意识地进行模仿训练,从仿辞到仿句,仿段到仿篇。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就拿八股文来说也是历史上模仿写作的典型,它虽批评,但我们不可否定它对明清古文写作的繁荣有过重大的影响。模仿,不断地模仿,由模仿简单的到模仿复杂的,学生一但掌握了某种模式并且能突破它并在此基础熟能生巧,那么就学会了写作。

    

如何进行模仿呢?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 

(一)   仿辞、仿形。先是模仿简单的,如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作一段写景练习;仿“捕”片断去写捕野兔,捕山鸡等。再结合课内的阅读仿写一件事、一个人、一次活动等。

(二) 仿神、仿意。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框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更重要的更多的要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如初一年级的同学,读了《这就是我》后,就可以模仿其构思:先写自己的形体和个性,然后介绍自己的个性点,最后归纳自己的个性点,但“百人百姓,千人千面”,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点,就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即使生兄弟姐妹,也是同中有异,或相貌,或性格,或爱好,总是有差异。我们的许多同学,尽管年龄相仿,但各人的相貌、性格、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单以性格方面来讲,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热情泼辣,有的谨小慎微。即使是内向型的人其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把自己的情况介绍出来,就要抓住自身的点,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是仿其神、仿其意,文章才会有个性,有新意。

(二)   在模仿中创新。.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还要于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   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有位同学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两篇散文,非常欣赏文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他就模仿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了一篇《民族文化宫外景》,写出那莲花喷水池,“圆圆的水池好比一个墨绿色的盘子,托着圆圆的晶莹的珍珠。”“大花座喷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着它。小喷头吐出缕缕银线,弯弯地不断落入池中,池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金的片。”几个比喻,使喷水池的景象深深地在读者的脑海里。同时,作者还在对景的描写中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这篇作文借鉴了朱自清那运用比喻描绘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在阅读借鉴中有了创新。我们提倡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可从仿写开始,不是主张“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片面地理解“模仿”,认为模仿就是照葫芦画瓢,所以,他不是认真学习写作,而是只求背几段范文,拼凑成文。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这样的“模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它会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模仿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象韩愈,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不取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又不受他人的局限。

四、从名家范文的选材立意方法上切入

写作是以我笔写我、写我的生活、我的空间、我的感受、我的断想,但为何学生一听作文,就吓得唏嘘不已,叫苦不叠呢?许多学生怕“写”,首先的拦路虎就是不知写什么.学生天天在生活,身在生活的宝山中,却不识宝,正是缺乏画家的“别具只眼”.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火眼金睛”呢?这可以通过对范文的阅读,从中在选材立意方面得到启发,支构思自己的文章.如果我们要写四时风光一类的文章,就可以借鉴朱自清的《春》.作家写春,没有落入古今中外大量颂春文章的俗套,没有停留在春景的表面描摹和颂赞,而是以“春”喻人,把“春”当一个活泼充满生气并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姑娘来写,从而写出“春”的精神.为此,笔者启发学生对于写景咏类文章,必须赋予相应的“意”,写景咏是第一层面的,深层的“精神”,第二层面才是能使文章生辉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写景咏一类的选材,我们必须从哪些使自己有感悟,容易联想的事物入手.写山不仅要情满于山,还要深得山川之风骨,写出山之精神.唯有这样的文章,才能象样的好文章.

如果指导学生写《秋》,我们也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春》这篇文章的立意和选材等方法.秋天是黄金似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充满喜悦的季节,联系到人事,人们经过劳动并取得收获的时候,不也是表现出胜利的喜悦吗?《春》的精神是抽象的,要形象的写出它,就要通过具体的 “物”:春山、春水、春阳、春风、春雨、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人们的活动.这就是古人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树写之”.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各类景物的点.我们指导学生写“秋”也可以这样,秋天有秋山、秋水、秋阳、秋天的花草树木、秋天的人们的活动,只要抓住秋天这些景物的点,就可以写出“秋的精神”.

再如学习的《我的老师》,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写《我最敬爱的人》、《我忘不了的人》这类题目.

《我的老师》是一篇写教师的文章.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文章的立意,就要通过这样“平凡”,写出“不平凡”来.要表现出这种“不平凡”来,就要通过人物间的关系来写.作者就是抓住这种关系写的.他用一个小孩子的眼光来看老师,并深深感到老师有爱孩子的纯真的心,她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这样一来,那些在一般人看来平凡的小事,而在孩子们的眼光里就都不小,教师职业的高尚,教师心灵的伟大,都在这里,作者就这样,从教师工作的特点里,提炼出深的主题思想.很多学生写老师,往往写不动人,原因就在于只着眼于老师的勤工作,而没有着眼于写出教师心灵的高尚和对自己的深处影响.一句话,就没有发掘出教师热爱学生的“纯真的心”.主题流于表面,所以写的人物就不可能感动人.

      

从作家的选材立意方法上切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如从《松树的风格》联想到坚持不懈、滴水穿石或团结一致,涓流成海的品格,可指导学生写另一篇《水的风格》如同样是写老师,也可以学习《荔枝蜜》那通过赞颂蜜蜂来赞颂劳动人民的写法,指导学生写《蜡烛颂》等.总之,抓住范文的选材立意的特点去指导学生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模仿,充分利用范文,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去构思自己的文章,进行写作.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反复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

参考书目:

1、      程汉杰的《怎样在模仿中求创新》,该文编入由《中学生》杂志社编的《语文百题解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84年10月出版.

2、      之的《读书破万,下笔如有神》载《人民文学之友》85第三期.

3、      徐正、周维新主编的《初中课堂作文示例》(一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4、      有关教学参考,教学笔记恕无法注明出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