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著名数学家杨乐提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生态课堂,最本质的特点是生态性,或曰生命性。它的宗旨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的确, 只有生态课堂才是回归自然生长的;只有生态课堂才能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充满智慧与挑战;生态课堂真正关注持续发展。

  语文学科教育是一种塑造人、培养人的教育。它的目标设定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虑,要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考虑。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要承载传承文明的重任。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用人性化的氛围润泽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用生活化的气息感染学生,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用实践性的操作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感悟到知识的内涵,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溢着“生态美。”

  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努力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的教学追求。

  一、且行且思,关注“非生态”现象,思考如何“生态”见“实效”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上课也是如此,听别人的课也如此——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误较多的——等于别人把教材的大门打开了,我们跟随他人进了门。所以,在实践中,我一边自己认真研究,勇于尝试,一边学习名师课、同行课,在改革浪潮中,一路探索,一路追寻,仔细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非生态现象,发现非生态的课堂“四问题”:

  1.课堂盛行“多媒体”之风,极端放大“辅助”地位。

  2.教学内容太“庞杂”, 无度的拓展延伸。

  3.课堂成了“秀场”,“非语文”的东西充斥着语文课堂。

  4.教师捆绑思维“翅膀”,严重偏离角色。

  我认为生态的课堂应做到“四实效”:设计应从朴实中见实效;拓展应从扎实中见实效;教学应从真实中见实效;教学应从引导中见实效。

  一路风尘仆仆地走过,从一知半解到实践领会,讲、听、评了大量的课,见到很多生态现象,在不断反思和实践,力求逐渐品味出生态课堂的真谛!我在想,“我”,该怎样做到生态,才能见实效?

  二、立足实践,关注细节,常规课堂中显“生态”

  语文教学需要名师的大智慧,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常规课上,在平实的课堂中捕捉灵感,适时、随机地拨动学生诗意的心弦,点燃学生理性的火花,升华学生语文的情怀,让他们在朴实、扎实、真实的语文学习中迸发智慧、生成思想,收到实效。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和交流知识的“生态环境”,致力于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还孩子一片清新明朗的心灵空间,让每一个孩子有尊严地学习,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发出夺目的光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下面具体阐述我的思考与实践:

  (一)解读文本——敲开课堂生态和谐的大门

  怎样才是真正解读好文本,一个语文教师能利用教材创设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文本融合在一起,使作者、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和谐共鸣,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生态和谐。例如:同样是古诗,简单地将文本再现是教,而教学《古诗两首》却在充分研读文本之后科学地整合三维目标、整合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大程度提高。

  同样的《陶罐与铁罐》,粗略钻研教材之后我们仅仅只是在精美的课件中多读、多演、多活动,而把文本中值得回味的语言文字忽略了;然而再次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时我们欣喜地发现了许多令我们忽略的东西,如“朴素”一词的内涵,如文章中关于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是那么鲜明、那么富有个性和童趣,这些不正是语文课堂所倡导的,不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吗?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大胆改革:根据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以“一写、一读、一演、一找、一填、一品、一听、一谈”贯穿课堂,使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

  (二)把握命脉——通向课堂生态和谐的绿色之路

  语文课堂的命脉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反思我们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枯燥乏味的思品课、自然课、科学课。反之,把握好语文课堂的命脉,就能使学生于读书处尽情地读、于写字时认真地写、于品位时深入地品、于交流时大方地交流、于背诵积累时朗朗地诵,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空间。做到:

  1.求真:备课时真正关注学生,以他们的真实学情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2.务实:教学目标从虚化转向实际,教学过程从时尚转向实效。

  3.化简:以简明的教学语言、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捷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出语言教学“简洁为美”的韵味。

  4.求活: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课求“活”就要凭借文本,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换言之,学生只有在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语言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三)寻找策略——构建课堂生态和谐的途径

  1.和谐的氛围,营造愉悦的生态环境。

  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嘲笑,令他感到羞辱、丧失自信的教学环境中,他将会变得怯懦、自私。而如果学生生活在洋溢着宽容、鼓励的环境中,他就会变得自信、自爱,就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课堂上学生所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同伴和老师,所以,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和谐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

  课堂生态和谐的基础是师生的和谐。教师应以平等、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教导学生。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皆置身于一个心理放松、心扉开启的教学氛围中,整个学习过程才会显得和谐、愉快。

  我们的课堂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旦学生回答错误便引来哄堂大笑,即便老师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但仍不乏有窃窃私笑者。于是,发言错误者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次两次之后,再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要教导学生:每个人在这个集体里都是平等的,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性别的差异,家庭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每个同学应充分尊重另一个同学。只有在平等、友爱的同学情中的学学习状态才会得到真正的激活。

  2.宽松的空间,提供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留一些选择的机会,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天地。

  (1)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初读课文,不一定要统一规定轻声读或齐读,也可改为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可轻声自由读;也可与同桌一起读,相互正音;或者默读静思。因为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半功倍。

  低段的识字教学,更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因为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只要能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均应得到鼓励。如,学生在识记“背”的时候,就有很多方法。有的说“用换偏旁的方法,日月明的明字日字旁换成北,移到上面去就是背”;有的说“用加一加的方法,北加月就是背”等众多的识字方法,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其次,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除了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自然的、人类的多元文化外,还应添加音乐美术、诗歌欣赏等环节。使这些能被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

  在“生态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如《坐井观天》一课中,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研读课文后问学生:“你认为小鸟和青蛙谁说的正确?”大部分孩子都说小鸟说得对。这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觉得青蛙说的也是正确的。”大家哗然,老师引导说:“说说你的理由。”孩子接着说:“青蛙这样说,是因为它看天的角度与小鸟不一样,并不是它说错,它是在井里看到的天,当然就只有井口大了。此案例中,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的感悟,是生态语文教学的升华。

  3.激励的话语,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公正评价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采用家长、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做法;学生写周记,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多元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评出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教育和反馈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跑器”,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路径。

  4.回归生活,拓展生态和谐的层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课堂的“活水”。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生活经验的具体性、多样性来丰富其典型性和概括性,通过语文实践,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使语文课更加生动活泼。语文课经常有意识地拓展文本的外延,与生活接壤,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5.及时的巩固,深化学生记忆。

  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活泼好动的特性使得他们对所需知识的掌握还缺少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上及时带领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与巩固知识中穿插前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教授完一些知识点后,给小学生一段时间的自我巩固及互查时间,这样反复几次,学生记忆的内容由少到多,所用时间越来越短,效果相当显著。

  6.鼓励质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临近课堂结束时,我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质疑,对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内容,及时提问。质疑的内容和方式只要和教学内容相关,可以随意选择。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重视的问题。对此,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逐渐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好习惯,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过程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时常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也相应提高。

  7.设置弹性作业,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由于学生间存在客观差异,不能在一节课上完成任务的要允许学生延时实现目标。目标定位在每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用心精选习题,用心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学生可根据情况自己选择作业。基础较差的同学能力有所提高,优等生有时间去钻研与课本有关的开放性练习题和研究性学习。作业设计深浅适度,容量适中。

  总之,自然的即是和谐的,让我们的课堂还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追求课堂的生态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是一种科学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更是一种教学追求。通过实践、研究,我认为生态课堂是语文课堂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应该努力建构的一种状态,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一种状态。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真正的彼岸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凭着对语文教学不懈地追寻,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教学路上渐行渐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美的情境中教语文    下一篇: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绽放异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