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从“伪文化散文”批判到“集体无意识”的探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从“伪文化散文”批判到“集体无意识”的探讨

  温岭市第五中学  温德斌

  【摘要】我们发觉我们语文教育领域也常常陷入到一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不自觉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中去,这些集体无意识常常将语文教师带入到一个无所适从的尴尬中去,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学习,武装自己,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集体无意识地制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拿来  独立判断  语文规律  不受流派左右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聆听了几位专家的分析意见。发言人提到现在中高考作文中存在一种不良的倾向,也就是那种形式浮华而缺乏个人体验的套用历史文化名人事迹的大量排比引用的散文,发言人称之为“伪文化散文”,在引用了几篇例文后,发言者又引用了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江苏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喻旭初老师的一段话:“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月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上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了。学生一写到李白便是:‘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提陶渊明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008年07月11日08:40   现代教育报 陈翠)台下几百名教师随即哄然大笑,掌声不断,发言人继续说,今后此类作文在阅卷中恐怕要降等处理了,台下更是掌声不断。

  我想,又一种现象被击碎了,或者说又一个“流派”倒下了。笔者不是为“伪文化散文”唱挽歌,也不是反对将“伪文化散文”降等处理,只是害怕今后考生作文中真有体验比较真实的文化散文的时候,真有将自己化为某个古人在抒发真情实感的时候,届时我们的评卷老师是不是还有勇气给他们满分呢?要知道这些“文化散文”的兴起是有原因的,至少前几年不是一直受到广泛追捧吗?而当初追捧的又是谁呢?还不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记得本人参加评卷的时候就曾给过一篇这样的作文59分现在还后悔不迭)

  教育界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前些年的话题作文新鲜出炉的时候很多人拍手称快,而今天这些套题的作文的出现恰恰就是因为“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而造成的;多媒体软件刚刚应用到语文教育上的时候可谓是应者云集趋之若骛,大凡比赛课没有多媒体似乎就缺少了什么,遑论获奖了;上个世纪媒体上说语文教育“误尽苍生”的时候,跟在后面起哄的人也是一茬接一茬;江苏“洋思现象”出来的时候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学校组织去参观学习……

  此类现象不胜枚举,排除个别媒体利益驱动而别有目的的炒作外,我们发觉语文教育领域也常常陷入到一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不自觉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中去,这些集体无意识的根源又在什么地方呢?它在我们教学中又有什么表现呢?我们语文教师怎么才能回避集体无意识的干扰呢?

  一、集体无意识的根源及表现

  瑞士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它不是从个人那里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继承和遗传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构成的。原型只有通过后天的途径才有可能为意识所知。它赋予一定的精神内容以明确的形式。”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具有超个体的“集体”的性质。它是种族共同的心灵遗留物。它不是个体在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而是本能遗传的。它不为个人所觉察、所意识。然而却处处制约着个人的精神、心灵和行为方式。

  囿于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和儒家思想的钳制以及老庄思想的广泛流播,造成了我们汉民族诸多的集体无意识(当然,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中有更多的精华部分,怎奈在后代不断地被封建统治者利用被后人断章取义、强奸曲解),我们应该理性地审视并思考我们民族血液中沉淀的思维特质,这些超越个人意识的事物总是如影随形地在思维深处制约着我们,其中总离不开以下几种:权力崇拜、权威意识、从众心理、明哲保身、集体失语症、不为天下先等等,而很多时候这些意识又不能明显地分开,它们是杂糅在一起出现的。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审视这些思想在我们语文老师身上所投射的阴影。任何单个的教师总是不能脱离环境而成长的,教师所工作学习的环境可以认定为一个“语言场”,在这些语言场里面常常有比较权威的人才拥有话语权,这些人一般是在那些大众认同的“专家”,而没有话语权的教师在语言上基本上采取“倾听”的态势。长期下来,一个相对稳定的语言场里面就容易受这样的一个磁场的影响和辐射。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学生活中他会产生各种感悟、各种思维的碰撞,这过程中他的感悟和思想如果和某权威的思想或者他所在领域的某专家的教学思想相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时候,他就很可能会积极地参与配合,并更好地完善和发扬它们;反之,一旦自己的感悟和思想与“专家”权威背离的时候他就可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想。有时候尽管知道自己是可能正确的,但是迫于压力或者周围的语言场的影响力太大了,也就是说因为集体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集体失语。这种无意识慢慢渗透,于是他就也慢慢地放弃了坚守,久而久之,也就“泯然众人矣”。于是慢慢地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判断,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于是就落入到从众化的心理了,这里,集体无意识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权威意识的强大而造成了集体失语,教师就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而“专家”们“也常常在他们的那个语言场中陷入到集体无意识当中,因为这些环境和权利的压力,他们也经常不由自主地放弃了自己当初的思想或原来的坚守。于是媒体上的”专家“像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台,今天你出来发言,明天我过来报告;今年一个流派,明年一种教法;刚刚觉得某专家说得比较符合实际,过几天又被另一个专家所否定。而且几乎没有一个专家出场的时候不是掌声雷动应者如潮的,这样就是我们普通教师总觉得无所适从。刚从报告厅出来的时候还频频点头豪情万丈,没有过几天就被几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集体无意识最终导致个人”无意识“了。于是回到教室里还是像无头苍蝇了,怪不得每次教研活动集会听得最多的就是:”我啊,是越来越不会教了,语文‘这条路是不是越来越凶险了?’“(余秋雨《信客》)

  二、语文教师如何避免集体无意识的制约

  集体无意识既然是伴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底深深地藏在我们的血液中,它像阴影一样处处跟着我们,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大范围内原离它的制约呢?

  首先,要学习,有好的学习心态,刘勰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充实我们的大脑后才能对事物有个正确的判断,鲁迅就说要”运用我们的眼光去拿来!“语文教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后就容易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立判断,甚至是独立人格,有了这些就能使自己的眼光更为锐利,而不要期望别人来借你慧眼,只有见多识广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后才会不盲从别人,才能将这些语文”思潮和流派“的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其次,认清语文的规律,把握语文的本质内涵。郑板桥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教师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把握了语文的规律就不容易受周遭的所谓流派的左右,而恰恰能吸收专家们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效。语文是一门科学,我们的教学要尊重科学,科学是有其规律可循的,用科学规律去看清那些思潮和流派中哗众取宠不合实际的部分,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唯权,不唯上,不唯”名“,无论那种教学思想都要看请它们的思想的内核,以免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其实很多年的教学思想经过时间沉淀之后依然熠熠闪光,而有些新思潮的出现也只是换个新名词罢了。多年前魏书生先生的”六步教学法“曾一度受到别人的质疑,但即使是今天,我们细致推敲后发现这种教法依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的教学思想,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潮的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开始广泛推崇的。

  再次,要注意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有些教法明显是不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的,那么即使别人用得再好,放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就可能弄巧成拙,语文界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周围的学习环境都千差万别,教师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自己学生的教法和学法。比方说,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和温岭中学这样的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就相差很大,可是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重点中学听课回来后就感觉如获至宝,立即将别人的教法奉为圭臬,亦步亦趋地在自己的学生身上操作起来,其效果可想而知,于是一段时间下来又陷入到”教学无意识“当中了。

  所以说,语文教师只有不唯权,不唯上,不唯”名“,只有用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作为标尺去对待周围的思潮和流派去学习、去扬弃、去”拿来“,才能最大程度地限制集体无意识都我们的制约和影响,我们才不会陷入到”一人抬头止鼻血,千人抬头看天空“的尴尬境地。才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走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报》2008年07月11日 陈翠

  【2】冯川编。 冯川。苏克译。《荣格文集》【M】。改革出版社,1997(4)

  【3】荣格著。李德荣编译。《荣格性格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读解:焕发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下一篇:从“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批新课程改革的矫枉过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