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应考对策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中地理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应考对策

台州市箬横中学  金群

   摘要:新课程的推进是新高考时代的到来,在新背景下,高三地理教师有必要对过去的高考经验进行必要的总结。但是,高三地理教师更应该坚持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应考对策,才能在地理高考应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课程    高考应考     地理

在新课改实施后的高考应考,高三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高考应考策略,才能与时俱进。总的来说,这几年的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综合考查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规律,但答案不直接来自于课本,需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如2006年的高考题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图表信息量非常大,多选用课本以外的案例和材料;尤其是2007年试题选材与设问围绕的知识点,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有用的知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在对2007年高考试题深入研究和反思的同时,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应考经验,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高考应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更新观念

1、教育走向生本

新课程强调学生“会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冒险,大胆创新。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中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的导与学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新课程理念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即由主角变为配角,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总是“讲演者”、“永远正确的指导者”,而是“组织者”、“参与者”、“鉴赏者”;教学活动坚决抛弃填鸭式、满堂灌,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让学生走到前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例如: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世界著名的渔场的分布及成因等重要原理和规律的落实,在课堂中让学生去主动地分析归纳,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所以,“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为“打破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教学模式铺平了道路。教材不再束缚学生思维、禁锢教师智慧。

1、 活用教材

专家指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现在,高中地理一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高考命题人是以考纲为依据尽量避开教材中的案例图表,而常以新图表、新材料、新案例切入,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和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2、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准确把握“学”的材料与“教”的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教材非教学依据与学生依据教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考备考的效果。同时,教材的核心内容:学科的原理、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依靠新课标编写的,高考命题依据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所以,高考备考不能因为实施新课程而放松对教材的研究。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应考不惟教材,但又不能抛弃教材。教材是组织学习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联系新课程标准的纽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桥梁。

三、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应考对策

1、重视图表的训练和信息的提取

我们常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高考地理全卷共有各类图6幅,表1个。2006年有图7幅,表1个。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判读地理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推理,不仅是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图表类型,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还要让他们建立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之间的变式,图文之间的联系。

(1)、课堂上重视重要图表的解读与分析,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如,我在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我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这三层和这三层的特点。首先我给出了大气层中各层的主要成分,然后要他们分析各成分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成分的大部分,主要成分有氮、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及尘埃等固体杂质,平流层主要成分是臭氧,高层大气有氧原子。然后根据各成分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天气晴朗适宜飞行。最后根据各成分在各层的分布推理出各层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如在对流层二氧化碳、水汽等成分集中在近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就少,从而对流层温度,气压是海拔的增高而减少。

(2)、课后通过读图、填图、画图等方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

如,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等我都要求学生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我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2、立足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归纳与表述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高考考点过关,要将知识体系网络化、综合化,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要能用地理术语规范的表述出来。我认为以下方法行之有效:

(1)、通过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复习回顾重填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提问题,但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去讨论、争论。这样,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往往能在此过程中撞击出新的火花,能够找出解题思路甚至一题多解,能够借鉴他人所犯的错误让学生为主体,在讨论、归纳、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找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然后,老师才对疑难进行点拨。最后,通过精讲精练,做典型题,归纳解题方法和答题术语,进一步巩固与强化。

(2)、高考地理主观题分值占56分,而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须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又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所以也拿不到他该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主观题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而对于中等偏下生源的学校而言,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拿高分的瓶颈。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我要求学生把每节课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叫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应考效率。

3、开拓学生视野,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考试题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要求考生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所以,在地理高考应考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插入新的案例,深入研究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区位时我以椒江和天台为例,要求学生比较这两个地区经济的差异与区位条件的关系;在讲工业区位时我以路桥为例,从路桥的区位条件入手分析其产业结构及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在讲农业和第三产业时,我以箬横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箬横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区位条件。

4、加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新考纲注重实践性,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高考卷中考点不直接来自于教材,但是能够运用考生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因此我们在应考时不能照本宣科,不是一味地要学生死记一些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分布,而是要让学生认识这些灾害的危害,提高减灾防灾意识。例如,在本学年的应考中,考虑到利用手表定向、利用地理知识野外定向因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准备了钟表、直尺或直角三角板、绳子、竹竿等材料,在野外进行实地测量。这样,化抽象为直观,并且针对资料中问题利用模型及时解决,效果显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入了地理实验,如证明地球自转、证明地转偏向力、大气的保温效应、热力环流、水循环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中去分析、去思考,在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与原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

5、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周练、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模拟卷均圈起来,并用红笔修改。在临考前一个月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在每次作业批改过程中,我都要针对性的写上评语,鼓励他们的进步,但同时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6、加强情感投入,分层激励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由于报考地理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排位比较偏后,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糖衣炮弹,常用激励之计:多书面表扬或口头表扬,努力形成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如我在每次考后对进步显著的学生予以表扬,买书奖励优秀学生;在每次的作业检查中常常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在每次大考后对学生的试卷利用晚自修的时间进行面批,指出他们的知识缺漏,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能力的欠缺,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样,努力形成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7、成立学习合作小组,鼓励学生团结协作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解决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共处,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在各班,可指定学科尖子做小组长,然后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约5—6人一组。一方面,要求他们课后常讨论,互相帮助,周练、学案轮改,找出常见的问题后集体讨论找出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又需要经常与小组长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从而不断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高考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对我们高三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我相信:坚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应考,及时反思、与时俱进,是切实推行新课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广西教育出版社  霍益萍P45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P60-6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国民P19—20

http://sxjks.com/HighExam/2008/dl5.doc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地理论文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下一篇:关注“动态生成”,让地理课堂流光溢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