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赏识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培养农村中高段小学生学习音乐自信心的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赏识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培养农村中高段小学生学习音乐自信心的策略研究

 

一、            无处不在的现象

在我们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里学生的自信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引导、等待,学生依然静悄悄的坐在那里等待着老师“口吐”标准答案,问之学生怯懦的说:“怕唱不好,怕回答错误,同学会取笑,老师也会怪的。”此种情况下老师只好无奈指点江山。

在课堂上请几位学生上台面对全体同学唱学过的歌曲时,有很多学生上台是在我的再三邀请下才上台的。唱歌的时候声音象蚊子叫,眼睛不敢看同学,走起路来身体也是弯的,非常的不自信。

    笔者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自信,缺乏表达的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感受力的自信,缺乏争辩的自信等等,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迎刃而上。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视学生为可以任意操纵的“物”,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信心的缺失原因固然是多种的,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因此只有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让赏识走进教师的心灵,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孵化”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行之有效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思考,笔者所在的音乐组在教学时间中通过倡导先锐理念,构建赏识舞台,展示自我风采这三条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享受被人赏识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一)、倡导先锐理念   懂得赏识

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师德修养等密切相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首先必须倡导先锐的理念,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重新以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位学生。

1、倡导平等交流   从“权威”走向“伙伴”

a、蹲下身,做学生学习中的伙伴

学生自信心的缺乏主要缘于教学中缺乏民主平等,对学生专制、压抑,渐渐淹没了学生的活力、自信。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双方合作的活动。在教学中摒弃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与学生平等相处,把学生视为“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是“待教育”的心态,真诚的接纳学生,以平等对话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世界中,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观念。更多的赏识和鼓励学生,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变学生“只听不说”“只群唱不敢单独表现”为“既听又说”“既能合作表演也能单独表演”。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懂得赏识学生;在同学互动中发现同学及自己的亮点,懂得赏识自己和他人。

b、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      

新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关爱一些歌唱得好,乐理知识掌握得牢固,又爱表现自我的“特长生”。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是“特长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长生”,大部分学生则成为“特长生”的“陪读生”,结果这些“特长生”因为常常被老师关注而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其实学生都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我们何不也关注一下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呢?在上课中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他们,更多地把最深的关怀留给他们,更多地把无私的爱留给他们,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偏爱,让他们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从而热爱歌唱。

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因此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学完一首歌曲时,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A层学生必须唱准音高节奏,而且要能有表现歌曲的思想(最高要求)B层学生能基本唱准;C层学生必须掌握歌曲的音高或者节奏;D层学生会唱1至2乐句。但同时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就是“每次进步一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倡导评价重过程  从“结果”走向“过程”

中国有句古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也是一样。只看重结果不看过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其评价必须重过程,重实践。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但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评价中恐怕还须一定的时间,作为有志于改革的教师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反思、发现自我、赏识自己、赏识别人的过程。在中高段课堂上评价时。我把节奏与语言相结合,结合双语教学进行激励性评价:师:Good  Good  Good 生:××× veryGood。另外多给予他们赞赏的点头,信任的目光等等,也是一种较好的过程评价方式。

3、倡导评价双主体  从“独奏”走向“合奏”

在师生的双边关系中,“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因而我们必须倡导评价双主体,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不在只是等待教师评判的被评判者,而是自我内省反思、自我评判总结者,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思考、见解等都可以有自己的评判,这样学生就一跃成为评价的主体,是“演奏者”而不是观众。教师的责任除了评价外还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提供评价机会。学生可以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价学习资料。二是拓宽评价时空,除自我评价外还可以组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自找对象互评,以促进人人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欣赏自己、他人。三是启导评价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评导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此时教师也已从评价的“独奏者”走向“合奏者”。

     

 如在进行四年级第一阶段测评时,我向学生宣布这一次测评有三个内容供大家选择,即:唱歌——读谱知识——器乐“让学生在这三项中任选一项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表现自评等级“优+ 优 优- 良+  良  良- 合+ 合 ”;第二阶段让同桌互评,并说出对方的优缺点;第三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唱歌、节奏、创编、演奏等各方面的能力,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改进措施,这样让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挥的作用。 

(二)、构建赏识舞台  学会赏识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处处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被赏识的感觉,自信的微笑必将挂在学生的脸上。

1、丰富活动角色   体验参与快乐

新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改变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中。教师通过创造多种多样的转换角色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a、因“文”制宜  学当小导游。

《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一些介绍风土人情或者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时,我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导游”的方式来学习歌曲、演唱歌曲、聆听歌曲。如教学《苹果丰收》在初听歌曲以后,我一反以前的老师来介绍朝鲜族的历史和传统等,而是说:“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导游小姐,大家想听听她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吗?”学生马上就响亮的回答:“想!”(这位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东北的,对朝鲜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来讲解)他说了朝鲜族悠久的历史,人民勤劳、团结,能歌善舞,还有朝鲜族的妇女用头顶瓦罐打水、担实物等习惯。特别是他讲到了朝鲜族的服装和长腰鼓时,很多同学都表现除了极大的兴趣和恍然大悟的表情。如学习《沂蒙山小调》,让他们看图、看录象,联系歌曲的歌词发挥想象介绍大山的美景。

b、因“时”制宜  学当“小先生”

“教学相长”不只是教学上的互补、互助,而且也体现了“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客观规律。陶行之先生创立的“小先生制”,在今天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之间有相近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水平和思维方式,所以互教合作,更容易为伙伴接受,有时能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学生拍击节奏这一环节,请一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教完后,在让全体学生评一评。头几次我站在旁边适时的帮助,等学生基本上能胜任的时候我就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有意识地提些问题帮助“小老师”教的更到位。

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一些学生在教师面前很胆小,很拘紧,很自卑,但在同学面前却很大胆,很活泼,很自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好朋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表演等集体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体大舞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尽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教师要用“放大镜”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让一些自卑的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另外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反串”无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鲜空气。

2、加强自主力度  发挥学生潜能

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自主力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发现中学会赏识自己,从而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

a、让自主选择成为学生的权利  

 赋予学生自主的机会,把学生应有的权利还给学生。首先是“选择权”,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是主体自主活动的重要体现。因为选择权是学生自己作出的,学生一旦作出选择,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付起责任。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现在的学生对书本上的很多歌曲都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余听到最多的学生在哼的最多的就是那些特别流行的,现在点歌台播放最多的歌曲,说明在生活中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还是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在课堂上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提供学生想要的素材。现在的高中段学生很多都迷周杰伦、S.H.E,而对音乐课堂里面的很多歌曲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我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每学期音乐选修歌曲表,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汇总、确定歌曲。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欣赏:

《东北人都是活雷峰》

《青藏高原》

《灌篮高手》

《三年两班》

欣赏:

《yesterday once more》

《双截棍》

《爱就一个字》

〈can you fell the love tonight — 狮子王〉

《我的地盘》

歌曲

《童年》

《同一首歌》

《樱桃小丸子》

《聪明的一休 》

《好汉歌 — 水浒传》

歌曲:

《明天会更好》

《康定情歌》

《友谊地久天长 — 魂断蓝桥》

《上海滩 — 上海滩》

流行歌曲大挪移(把旋律优美、但歌词不适合我们年龄的歌曲,我们自己重新创作歌词)

在音乐这座百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形式的音乐之花,有古典与通俗、民族与美声…….但其中肯定也有美与丑,我让学生在老师已经进行筛选的基础上自主的进行选择,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b、让自主说话成为学生的需要

   还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还要给予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表达见解。看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说话大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提问或要求来进行学习,很少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学生说话,除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之外,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同意或者不同意,表达对他人的赞同或反对。当学生“说话”时,教师的责任就是“聆听”并引导其进行创造性的说话,如《摘草莓》一课学完以后,一位同学说:“现在山上根本就没有草莓啊,草莓都种在田里和棚里面的。”看啊,这就是对教材的挑战啊。

c、让自主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只有当学生处于自信状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多说、多听、多思、多唱。而教师本人则引退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例如,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时,从初听歌曲到哼唱旋律,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感受歌曲的情绪、艺术形象,说说家乡的变化。自己听、自己学、自己说,自主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我只在一边起引导作用。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完成或相互启发合作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三)、展示自我风采  享受赏识

儿童心理学指出:中高年级儿童已具有一定评价自己的行为的能力,逐步减少对他人评价的依赖。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分数或者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和进步,而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注意改良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成功的乐趣。

1、学生自我评价  多向引导孵化自信

a、评教材   教材非圣经

教材在学生的眼里就是圣经,“书上说的”“书上写的”这些话经常听到。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小学生正处于批判性思维生长发展时期,给予引导没,鼓励有益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教学《我是人民的小骑兵》这一欣赏歌曲时,一学生指出“老师,我从歌曲里面听到的声音,不只有书上写的这几种。书上只有这么几种,我还听到了小朋友追逐声、骑兵们你追我赶的追赶声、流水声。”我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数学生认同,说书上的答案不够齐全。教材的失误被他们智慧的双眼捕捉了,我趁机告诉学生教材也会有不全面的时候。

b、评教师   教师非圣贤,

教师心中的座右铭大抵是韩愈所言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文化观念也是学生打上了这一烙印。在课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是人,不完美。和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故意的出一些错误,然后让学生去评价老师演唱的怎么样?如在教授〈如今家乡山连山〉时,教师范唱时我对顿音故意不表现出来,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演唱以后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马上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你没有把顿音符号表现出来,应该要唱的短促又跳跃的。”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请你们教教老师应该怎么样唱的,好吗?”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有一位不是很喜欢音乐课的男生不时的看着我,我明白他的意思。我要他站起来教我怎么唱,他一唱完,坐着的学生中有人在说“唱的太好了。”我学着他唱了一遍,学生鼓掌。

c、评自我   自我可超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除教师的评价外,要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价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每学期刚接到新的班级时,总有一些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村完小,唱歌声音普遍很轻,节奏感很差,基础的乐理知识基本上为空白的。一次一位学生演唱歌曲以后,我请她自我评价,她轻轻的说““太轻了”我接着说“不过感情——”“不错。”我说“能和老师的声音比一比吗?”她演唱后我又要她自我评价,她说比刚才响亮而富有感情,我告诉大家这就是自我超越。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

2、搭建成功舞台  展示自我

a、巧选对手 激励对方

学会竞争是当今社会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其实每个人骨子里都是不愿输的,小孩子也是一样。我就利用这一点,在借鉴语数老师的相关经验,让每个学生在班上寻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或略高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选好对手以后,课上同学们都争着表现自己,生怕输给对手。比如有一个同学在演唱时,她老是记不住歌词,跟不上伴奏,选好对手以后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勤练习,多请教。在与对手的一次次较量中她进步了。不再因为唱不好歌而心烦了。正是因为所选对手棋鼓相当的,所以消除了“畏惧”心理,同时增添了“不服输”的因子,在这样的竞争中,孩子们找回自我,共同进步。

b、耐挫训练  锤炼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挫折虽然是对自尊心的一种威胁,但它可以引导学生对克服困难的强烈渴望,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学习动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产生怀疑、感到困惑的同时激起他们深入探索的渴求、期待和希望,并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群体的合作,最终获得成功。

中段刚开始学习口琴,要求学生学习吹出圆润、集中而又连贯的声音。有很多学生往往吹出来的声音浮、冲,又挤又硬。主要的错误就是因为呼吸方法和口型的错误造成的。其实口琴的呼吸方法和唱歌的一样,都是用腹腔式呼吸。很多学生把重心放在了吹出声音,而忽略了方法。我就要求学生先进行无乐器练习呼吸,然后检验自己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是一手放腹前一手放胸前,感受腹部起伏,胸口不紧为好,然后在到口琴上练习。在学生学会了以后引导他们经过挫折获得成功后,回顾克服困难的过程,寻找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自我反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反思意识,锤炼其自信心,使其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学习品质。

c、搭建舞台 展示自我

舞台能锻炼人的能力,给自信的人带来成功。因此在学生通过评价、竞争获得发展的基础上,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去编排节目,在班上进行汇演。在汇演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商量要准备什么节目,各个节目的负责人是谁,由谁来主持,等等。争取做到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事可做,都能参与其中。

学生们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我就利用一个时间,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节目,每个节目结束后我和其他同学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在一台节目将近尾声的时,我会对他们的节目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同时对个别节目进行适当的点评,最后对同学们提出建议和希望并宣布参加年级汇演的节目。在整个汇演活动中,学生们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他们成了活动的主人,那他们还会怕谁呢?

       

在经过学生们的表演以后我就请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更广的舞台。让学生把在校学唱的歌曲、学奏的曲子回去演唱、演奏给父母听欣赏,同时还要求他们做个小老师,把自己学的可以试着去教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自己一起表演。

三、 几点赏识教育的感受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学生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音乐素质的培养。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的音乐知识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一派生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音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创造快乐 快乐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