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__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然而,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以师为本,刻意执行预设教案,冷落课堂生成,讲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教学方式,学生尤如“被缝翅的鸽子”,难以展翅高飞。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音乐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氛围创设”、“敏锐反馈”、“有效构建”三方面谈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  动态   生成   敏锐  反馈  

 我们的所“闻”……
走进教师……
课堂上,老师关注的焦点在哪儿?是学生?还是知识?还是教案?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以往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了教案上,尤其是在研究课、公开课上害怕节外生枝,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任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教案,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和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走进学生……
然而,现实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过程怎么会如老师课前所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呢?
走进新课程……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以期实现学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可见新课改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教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如何关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 我们的所“行”……
一、氛围创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绝不能再独霸课堂,应当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动态生成昭示着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应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氛围的重要原因。学生准确、自然地运用表情、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只有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才能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所以教师要使自己形象而真挚的表“情”,在教学中“说”得动情;“跳”得形象;“演”得逼真,给学生一个听得到,看得见,体会和感觉得到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兴趣盎然的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
   1、巧设善意“陷阱”,引发生生“冲突”
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生生之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人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生生间的争辩。
  一次我在教延长记号时,对学生说:“延长记号的作用是在延长记号下的音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延长。”之后问学生:“你们看他像什么呀?”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老师,它多像眼睛”、“老师,我觉得更像是眉毛”、“老师,像换了方向的小括号”、“像帽子下面有小眼睛”……忽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用了一首儿歌就能记住它了。”顿时,学生兴致高涨,仔细聆听他的儿歌“眉毛弯又弯,眼睛亮又亮,要是遇见它,歌声要延长。”果真,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而且兴趣盎然。于是就有了“大大嘴巴朝上张,要在这儿换气啦——换气记号”;“两粗两细四根线,中间圆圆四个点,歌声到此要反复——反复记号”;“大大嘴巴朝左张,音要唱得重一点——重音记号”;“看见黑黑倒三角,音要唱得跳起来——顿音记号”。
通过教师巧设善意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通过编儿歌不仅清楚的了解音乐记号的作用,而且便于记忆,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没有鲜明的个性,又哪有这独特的想法?没有鲜明的个性,又哪有这些丰富的创造?孩子的个性深化了教材,学生的心灵就像多彩的世界。 
2、组织探索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而在与其他伙伴紧密、丰富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几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第一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第二要提供交流的内容,组织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师生、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小组与个人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多元网络式的互动。
一次在欣赏《鳟鱼五重奏》是时,我让学生欣赏后,谈谈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一位学生就抢先回答:“开始小鳟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欢快地游动,可是后来忽然很愤怒,又很悲伤,不过最后又很高兴了。”
“不是!”一位男生开始反驳:“小鳟鱼生活很开心,可是有一天忽然遇到了危险,它就拼命逃跑,后来终于脱离了危险。”
  “不对!”又有人反对:“小鳟鱼遇到了危险,就拼命与之搏斗,结果胜利了。”
  有位女同学一脸疑惑的样子。她说:“小鳟鱼本来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很开心,可是后来忽然失散了,心里又害怕又难过。”
  又有一女生:“一群小鳟鱼在小河里欢快嬉戏,忽然有一条小鳟鱼被渔夫用鱼叉叉住。伙伴们怒视着可恶的渔夫。”
  ……
学生们唇枪舌剑,发表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其他学生也按捺不住,不时加入进来补充理由,支持其中一方的观点,互不相让,在生生争论中学生获得了愉悦,获得了探索和体验的升华。从而生成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3、扩大合作时空,创造生成机会
   由于受时空等的限制,在传统课堂里往往发生“说不清”“想不明”的现象,使交流互动“受阻”。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被用于教育、教学,教师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创设逼真的现实情景,形象展现思维的过程,还可以将无限的时空引入课堂,使合作更广泛,更深刻,在合作中实现生成。
如在教学歌曲《秋天多么美》时,我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到操场上去收集秋天的影子,做好记录,再集合起来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到让各小组汇报秋天的影子时,有的小组编了首儿歌朗诵给大家听,还请我给他们小组配点音乐,有的小组将收集的信息编成歌曲。有的小组以舞蹈的形式来展现秋天的变化。有的小组在依拉罐放一些沙子来表现秋风……学生以这样的形式来汇报他们各小组的信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我被他们这样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形式所征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生成环境,音乐教室不是唯一的空间。扩大合作时空,创造生成机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多彩亮丽。
二、 敏锐反馈——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尽管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1、激发教学资源的生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每位教师都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也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的资源。”
一次音乐课,我给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不知道真的是因为学生的水平欠佳还是这样的练习的确过于枯燥乏味,学生们一直不肯积极配合,甚至连最基本的节奏都念不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个迟到的学生敲响了教室门:“砰砰砰,砰砰砰。”正当我去开门时,便听见有学生在拍凳子“砰砰砰 砰砰砰”,听到他们拍凳子的声音就对大家说:“不错吗!”与此同时,我将学生拍出“XX  X    XX  X ”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忽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会在门上敲出不同的节奏。”还没等我回应,其余学生纷纷说:“我也会……”。如果我对他们的想法加以否定的话,他们会很失望。于是,我拿来一块小黑板作为“门”,让学生想出各种敲门节奏并上来展示。接着各种节奏都一一展示出来:
    3           3            3          3
“砰砰砰  砰,砰砰砰  砰 ”(XXX  X ,  XXX  X)
“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 ” (XXXX    XXXX )
“砰  砰砰砰  砰  砰砰砰 ) (X  XXX  X  XXX )
“砰 砰砰   砰 砰砰 ”(X XX  X XX)
……
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个个都很兴奋,原来自己也能创编节奏呢!而且,在不知不绝中,他们把几个难点节奏问题也解决了。
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同时“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主流。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音乐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音乐,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音乐价值。
2、引发学生思路的生成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间同样应当得以展现。关注教学过程的思路生成,就是指当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信息出现时,教师能敏锐反馈,直接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加以利用,使之成为生成性的教
学资源并即时生成目标之后,还能根据生成性的内容与目标在教学主体的评价与参与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思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教学的过程生成。
我在402班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为歌曲伴奏这一环节,当学生掌握了打击乐伴奏的方法后,和我的钢琴进行合作,正敲到全体跟着一起来的时候,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咚咚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平时不太守纪律的同学,居然坐在地上,用两手拍着自己的凳子。顿时,所有的学生都乐了,哄堂大笑,有的也学着他的样子,起劲地敲起来。教室里—下开了锅,正想批评他,突然间,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改个方式呢?于是我叫着他的名字,并请他站起来,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了,满脸害怕的样子。我微笑着问他:“你刚才为什么敲凳子呀?”他迟疑着用很轻的声音回答道:“我老是轮不到乐器的。”原来,因为乐器很少,我只请了几个节奏感较强的学生使用乐器。其他同学一听也纷纷举手:“我也没轮到”“还有我。我接着又问:“你想用凳子表演什么乐器呀?。”鼓”。“你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他从来没有单独表演过,有些害怕,不敢敲,我向他笑了一笑,并向他翘了翘大姆指,他就放心地开始表演了。大家一听,乐坏了,一致同意下节课他们也要自己制作打击乐器来敲一敲。这时,又有一学生问:“可不可以回家后和同学先练练看?”,我说“当然可以。”于是,在下一节课里,可乐瓶装着米、报纸、易拉罐、竹子等等学生自制乐器都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半的孩子使用乐器,另一半使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敲了个不亦乐乎,整堂课结束在一片欢笑声里

       

上面所出现的细节问题在课前是难以预设,但是由于教师能敏锐反馈,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课堂定会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这正如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建者’。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但很有价值的那些信息,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目标,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加以目标的重新定位,并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动态生成才能出现令人惊喜的精彩情景。
3、触发学生展示的生成
学生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服务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唱过程没有任何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弊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课堂生成,巧妙解疑,让学生积极发现,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发现的喜悦,探究的兴趣,顿悟的惊喜,思考的快乐。
一天,我教唱歌曲《牧童》,由于歌曲旋律简单,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并能背唱歌曲。剩下的10分钟,按我原来的计划是律动,并进行歌表演。可当我们正要开始这一环节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突然走了上来,我看了他一下问:“你干嘛?有事吗?”“老师,现在还有牧童吗?”他很天真地问道,可他的话几乎全班都能听见,我愣了一下,但其他的小朋友都抢着回答他,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室里顿时热闹极了。于是我让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夸他爱动脑筋,叫小朋友应该向他学习。接着,我又微笑着说:“现在我们国家在贫困地区造了很多希望小学,更多的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有书读了,很多小牧童都在那希望小学里读书呢!“老师,我们也唱唱小牧童高兴的上学了,好吗?”“好”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小朋友欢呼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编。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竟能创编的很好,他们还有板有眼的唱着,我让每一组小朋友都表演唱了一下,最后经过评比,推荐了其中一组的杰作,全班小朋友一起唱一唱,“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背书包喽,上学校。青青的草,绿绿的水,老师教知识,记心间。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呀真开心,真快乐。”那歌声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深情。孩子们个个兴奋极了,不知怎的,作为教师的我,此时心中竟莫名地涌动着很多感动……
在这一案例中,体现了音乐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课堂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
三、有效建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追求
面对生成性的课堂,教师的预设不可能囊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
确定因素,而要凭借教学机智去生成新的教学思路;而这种生成并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教师的引导必然注重基础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必须蕴含着深层的价值追求。如案例中的教学动态生成救灾价值引导下的有效建构。
例如,在教学《凤阳花鼓》一歌曲,一位同学突然在课堂上摇起了拔浪鼓,顿时,课堂一片哗然。是强制批评还是因势利导?接着我让学生开展拔浪鼓大讨论。让学们说拨浪鼓,敲拔浪鼓,把《凤阳花鼓》的歌词改编为拔浪鼓,唱拨浪鼓,通过学生说——敲——编创——唱拔浪鼓,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既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又了解了义乌拔浪鼓的全面知识,取得了意外的教学效果。
笔者看了这个教学案例,不禁被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机智所折服。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的事件发生,从而打乱原来预设的教学过程。这位教师原来的预设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唱歌曲,没想到中途出现一段讨论拨浪鼓的插曲。但这位教师能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并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这一教学资源的属性仍与本课的预设目标有关,通过敏锐的回应与反馈,把它转换成一个具有深层次价值意义的“生成性教学目标”——了解义务拨浪鼓的全面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行动来实现。因此,生成是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的生成和对生成性进行深层意义的有效建构,是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火力的追求目标。

 我们的所“察”……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善于倾听更具有重要意义。 
 1、善于倾听要用“心”
    有一节课,让学生学唱《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一学生提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老土的歌曲,可以换一首吗?”我还没有回答,其他的学生已开始议论纷纷。显然,这学生的话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冷静了一下,开始让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要学”,反方观点是“不要学”。激烈的辩论
开始了。正方同学的理由是:“学习老歌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音乐”、“学习老歌宏扬革命精神”……那些原本不想唱的学生,经过辩论之后,他们自己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如果我当时一句:“你怎么这么多的废话。”学生会怎样……    
 2、善于倾听要用“眼”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通过话语,同时也通过表情、身姿、动作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显然,所有这些方面都和话语一起共同抒发着学生的生命情怀。
如在教学《小蜜蜂》一课时,和往常一样,我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乐曲中蜜蜂形象一起进行表演,随着轻轻的乐曲声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同学,纷纷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同学在黑板上勾勒出春意盎然的春光图;喜欢打击乐的同学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喜欢唱歌的同学手拿书本,好似麦克风在歌声中陶醉;还有些可爱的小蜜蜂成排歇在凳子围成的“花丛”中伴唱呢。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只见一位男同学扭动着腰,张牙舞爪要往花丛中挤,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的动作挺象狗熊的形象,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跳舞组的

       

同学说:“蜜蜂们,原来你们请了狗熊来做客呀,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大胆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请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蜜蜂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布谷鸟,他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天鹅,它会跳舞!”“小猴会演奏乐器”……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还操起乐器模拟小动物,结合进了原先的乐曲当中,我们把它取名为《春天音乐会》。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适时的点拨,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契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当时我如此训斥学生:“你这么这样的?站到一边去!”那又是什么样的后果?
3、善于倾听要用“脑”
如果说教师的课堂倾听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必须及时作出教学决策,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并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善于倾听要多用脑,方能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良机。
如一次在欣赏《波尔基上校进行曲》乐曲时,一位学生用纸张做成一顶帽子戴了起来,教室嘘笑了不断,欣赏也进行不下去了。我走近同学身旁问他:干什么?他说他是上校,同学们也异口同声说:上----校!,我适时利用生成情景,便问同学们:大家会做帽吗?“会!”学生回答声震耳欲聋。我说好,下面大家就每人做一顶帽子吧,看谁既快又好。不一会儿,做成了一大堆官帽、遮帽、平帽等各式各样的帽子,我借花献佛边听音乐边请几个同学按不同音乐给同学们戴上不同的帽子,在再听音乐时,同学们发现了规律,把歌曲A—B—A的曲式结构以坐——立或列队的形式来表达、领会,教学得到了双赢。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仅能和学生建立起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同时也使他们更充满自信,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之情。

 我们的所“思”……
课堂教学并不是一种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的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听课情形和客观变化,由教师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查,充分调动一切“可变”和“可动”因素,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以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动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应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这符合当今音乐课改的新理念。笔者认为,与预设式教学相比,动态生成式教学有如下优点:
    1、能较好地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做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则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探求的欲望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形,持有不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只按教师教案中规定的方法,课本规定的知识开展教学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态生成式教学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行自由想象和直觉思维,实现课标所提倡的“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3、能较好地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在预设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把教学过程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 学生的思路即便是错误的,却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至少可以为教师提供许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资源,使得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

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情景,而且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历练平台。布卢姆说得好:“人民热闹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参考文献】:
♪ 福建教育         
♪ 中国音乐教育          
♪ 中小学音乐教育
♪ 教学案例         
♪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无效生成"安例剖析与对策    下一篇:和谐 愉悦 熏陶--小学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