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转化“美术的眼睛”——关于美术欣赏课的一点思考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美术论文

转化“美术的眼睛”——关于美术欣赏课的一点思考

 

泽国二小      徐军萍

 

【摘要】 通过美术欣赏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训练和培养他们具有“美术的眼睛”,使之认识美术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点、线、面、形、体、色等造型因素,在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中,把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结合,构成各种形式美。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依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

【关键词】 转化 专题 随堂欣赏 现场  兴趣  探究体验 内化情感

 

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那么,对于非美术的眼睛,最美的图画同样没有意义。但是,一个人对艺术的欣赏、审美能力并不是先天的,通过后天的培养,“非音乐的耳朵”可以转化成“音乐的耳朵”,“非美术的眼睛”可以转化成“美术的眼睛”,而实现这个“转化”就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任务。欣赏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这是由美术教育的直观性所决定的。通过美术欣赏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训练和培养他们具有“美术的眼睛”,使之认识美术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点、线、面、形、体、色等造型因素,在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中,把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结合,构成各种形式美,通过视觉引起感知、想象和思维,作用于人的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丑恶现象的憎恶。

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相应的教学任务是得以实现转化的重要条件,它一方面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自身的特殊规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我将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分成专题欣赏、随堂欣赏、现场欣赏三种类型。

    1、专题欣赏

专题欣赏课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是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它的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构成形式和艺术形象的具体观察和分析,对作品内容与艺术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相应的思想教育。它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到思想意义,从形式特点到艺术风格,都属于欣赏的范围。

同时要注意选择好专题欣赏课的内容。教师要把全册的欣赏教材进行分类,既可以按作品的内容选择专题,如:“革命历史画欣赏”、“科普美术作品欣赏”等;也可按作品的艺术形式选择专题,如:“中国花鸟画欣赏”、“年画欣赏”、“水彩画欣赏”等,还可以是综合型的。不论何种专题欣赏,虽然可以选择较多的美术作品,但都要有重点,使重点分析与一般欣赏相结合。既要分析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和具体的风格特色,又要介绍作者的生平简历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产生的社会影响。

    2、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对于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开阔思路,激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由于随堂欣赏完全服从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他是居于第二位的起辅助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因而其欣赏内容侧重于作品的某一方面,而不能面面俱到地涉及作品的各个方面,这类欣赏在小学美术欣赏中是主要学习形式,但常常在平时的教学中被老师一笔带过。有关这类欣赏作品的选材,既可以是美术的创造,也可以是基本训练中的习作,同时还应发挥教材中图示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课业、不同内容来确定欣赏的重点,选择必要的参考图片、资料,尤其要考虑课堂节奏,认真进行整体设计,处理好主次关系、强弱关系、讲练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住时间,运用分析、讨论、比较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此感受体会的过程不能忽略。通过欣赏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从而有效地完成各种美术课业的学习任务。

同时,随堂欣赏课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侧重于技法的讲解。一幅名作,运用的是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肌理,如果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可能有兴趣了解,但普通小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类热衷于讲一些画家的生平小传、奇闻逸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欣赏,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也无多大帮助,因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描绘的故事、情节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感知和体验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笔者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发现用一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

3、现场欣赏

这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所进行的欣赏。它不再局限于课堂,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了。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会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等;访问某位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参观风景胜地、文物古迹;参加学校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学生阅读画册或对电影、电视、墙报、宣传画廊的评论活动等等。

因为与生存物质环境和人际社会环境相比,美术教育与文化艺术环境的关系更为直接。现代美术教育应当注重于培养学生形成既充分保持个性,又富于开放性和宽容性的文化心态,成为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去实现文化艺术环境的理想化、多样化。

下面,就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些许想法。

 一、 注重兴趣的激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欣赏课是一个较难理解与掌握的,加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使学生上欣赏课提不起兴趣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欣赏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这时教师的“启发诱导”至关重要。在浙美版第四册《奇特的梦》这一节课中,我以讲故事、吹牛的方式绘声绘色地引入:“今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发现自己睡在一个很大的山洞里,旁边还睡着一头大象……”天哪,有这样的事?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在接下来欣赏教材范画中,也纷纷进入了奇开异想的世界,自然也理解了梦境的奇特。

二、 重视自学探究体验的过程 

以往欣赏课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在没有充分观察、感受一幅作品时,教师的讲解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上课前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参悟作品,学习也自然从课前就开始了。预习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每一幅作品。设计预习题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中高年级的课前预习一般不用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自己寻找问题。

 在《正负图形》一课欣赏中,我就让学生上课前作了个预习,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1)、什么是实形?在哪里见到过实形作品?什么是虚形?举例说明。(并出示相关图片或作品) 

(2)、对称形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举出几个对称形的艺术作品。

几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就把这节课的知识点给解决了。  

三、加大交流,多看多说

小学生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虽然是有限的、低层次的,但通过课前预习,对欣赏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课堂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让学生多探讨、多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当然,还要给学生更大的心理空间,不要以教师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都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     

四、课后延伸,内化情感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欣赏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及情感态度。而现在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很少有明确的课后作业或者练习,知识得不到巩固,加之欣赏活动多而分散,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欣赏课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后延伸练习。如浙美版第6册《家乡的桥》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和家人或邻居交流他们家乡的桥,以及在桥的背后发生的一些故事,通过在一定人文背景的衬托下,古老的桥成了一件件的艺术品,在了解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了一种乡土情感,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桥不仅蕴含了复杂的地方情感,更传达出智慧含量丰富的的民族文化神韵……

真正的艺术欣赏是不可能没有创造的。无疑艺术作品的的原创艺术家很富有创造性,但真正的艺术欣赏者,一个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家”,哪怕他还是个孩子,他也同样可以通过参与艺术欣赏活动激发和表现出丰富的创造性,艺术欣赏活动同时也为欣赏者创造性地发挥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综上所述,使我们明白了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依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①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②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

③ 《华夏教育》第9期《让美术欣赏成为学生的最爱》  
④《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自由与形式》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著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面向学生 创业创新 “新农村教育”的辉光映照美术教育    下一篇:“绿色教育”在坎坷中行进——刍议学校美术教科书的循环使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