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落实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堂课,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是新课改的主流。下面就谈谈落实美术新课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生具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新教材提供了许多走出教室的机会。比如《有趣的拓印》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比较一张光滑的纸片和一片叶脉明显的树叶拓印出来的效果,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得出结论后我便予以肯定,并带他们来到校园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结论寻找可以拓印的对象,进行实地拓印。看到学生一幅幅丰富多彩的拓印画。我感到十分的惊讶,孩子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这堂课如果在室内上,我想可能有若干棵树木失去为数不少的树叶,而我手中拿到的,是单一的树叶拓印,或者更丰富一点便是与书上相仿的象棋的、钥匙的拓印,孩子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周围,还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可以通过自己的寻找、判断、实践来 向 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又比如,《堆一堆、挖一挖》一课,面临学校操场上很多积雪,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堆雪人,他们在操场上像放风筝一样放飞自己,看着他们欢笑着,奔跑着,自由组合小组进行堆雪人,并把雪人完成作品后学生让我评一评哪个小组堆的雪人最漂亮。看到学生说明了学生在自己亲手操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开拓空间,使他们对学习美术有更大的兴趣。  

学生的视野愈开阔,使用的手段愈多,选用的材料愈广泛,他们思维的空间便随之扩展开来。如:课堂上多种材料、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促使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新的审视。几张用剩的彩色纸的边角废料,学生会珍爱地保存起来,说:“这像长颈鹿,像……”或者说:“以后做头饰的时候用得上。”一团用剩下的毛线,学生会发出感叹:“老师,好漂亮呀!”也许可以利用它来做布娃娃的头发或者是别的什么,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已学会了观察与思考,会将材料和物体联系起来想问题,不再对身边的事情漠然视之。我想,新教材在课例上的安排,不光促使老师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而且也在自自然然间,让孩子学会了思考。
三、新教材留给了教师对教材选择、拓展的权利空间。  

新课程标准 解放了 老师的头脑,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鲜而贴近生活实际的课例,要求老师在实施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也就是说。新教材给老师一个创造、发挥的空间,让老师能根据自身的素质,学生的实际情况,周边的生活环境,来创设学习情境,改变课的容量,甚至举一反三,设计新的课例。比如在上完《爬升玩具》一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起来没有难度,材料又很容易找,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当看到学生笔下那些生机盎然的美术作品,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注意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为他们营造更适合他们的空间,让他们收益非浅。  

小学美术教育,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这一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我觉得美术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语言等方面的锻炼,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在心理上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如:在三年级红、黄、蓝三色的画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材料采用这样的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一齐放在讲台上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空瓶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瓶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哇哇!”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我演示完,也就讲完了,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参加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的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的颜色涂画在纸上再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在课后延伸作业中结合其他学科分层布置可选则作业:1、试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编一个间色孩子找妈妈的故事?2、和你的好朋友表演一个色彩娃娃回家的小品?3、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谁找的色彩朋友最正确……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轻轻松松的牢记了色彩知识,即验证了各学科的共通性,提高了表演和语言组织能力、学会调色方法又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巧妙安排课堂内容和上课形式,注意作业的难易度的设计是实现 “寓教于乐”的重要部分。课堂内容的安排对一节的成功与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巧妙的安排,可能会出现作业没时间做、作业太容易、作业太难不知如何下笔,或是为完成作业匆忙应付了之,慢慢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下降,如果学生的兴趣丢失了,要实现“寓教于乐”则难之又难。  

   我以前的美术课课前准备比较少,往往是做一些相应的安排就行,比如准备范画、幻灯片什么的,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但是现在为了让学生更想学,更愿意学,学得更好,必须做足教学前的准备,在上《彩色的天空》这课,在认真、反复地钻研了教材并查找了大量的素材后,我这样安排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课形式:本课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基础知识和欣赏课,我准备了一个教学课件,讲解简单的色彩知识和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并利用正反投影效果对比大师的用色特色,作业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做调色练习;并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说明观感;第二节课是技法学习课,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艺术大师的范画作品中色彩和用笔表现的特点,然后发放其中范画的黑白稿,让学生自由上色,可以学习范画的笔触、上色的方法,也可不学;第三节课是技法练习课,让学生用已知知识,尝试运用色彩表现天空、体现情感。这三节课的安排使得学生了解了色彩、了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色彩的含义,也能用观察的双眼去体验生活,作业形式的多样,难易程度的自由把握使大多数学生作业游刃有余。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表现。在我十多年的教学中,往往有学生这样说:“我不想画”!“老师,我画什么!”为此,我常常感到困惑。学习应该是使学生感到快乐的,而让学生为自己不喜欢的、不熟悉的题材而努力,是件痛苦的事长久下去会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厌学、怕学。  

为此,我努力在教学中摆脱模式化的教学,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当学生问我“老师,我画什么!”时,我总是轻轻地反问一句“你想画什么?”学生大都会说出自己想画的题材,我因势利导和学生一道分析怎样来画会更好。学生画画,很多时候,画画它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感受、一种理解,甚至,只是情绪的宣泄-----我不要期望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都画出优秀的作品,那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努力让学生每一次都是画自己想画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更主要的是倾注“情”。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最想画什么?最喜欢什么?例如我开展课题实验以来,为了找到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我常常留意观察学生课外读物。学生喜爱卡通画、漫画,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哪吒》、《数码宝贝 》、《忍者神龟》、《叮当猫》、《老夫子》------说起这些,学生总能兴趣盎然,乐此不倦,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影视作品、传媒和学生生活密不可分,与其让学生画不熟悉的题材,不如让学生表现自己喜爱的内容。关键的是看老师如何引导。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我设计了一些画题:《蜡笔小新遇到……》《神龟和……》《卡通大变身》等等。学生对耳目能祥的形象、人物要创作出一幅画面、编绘出一组连环画就容易多了,学生爱画,愿意去画就好办了。   

另外,教师在特殊情景下,反方向刺激一下学生,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我在学期结束的美术常识问卷测查中,放弃了以往老师出题学生答的方式,改用全体学生出题老师选用或考老师的方法,巧妙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快乐的去找题的同时达到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而且还给孩子带来了成功的愉悦感,这样一举两得的“乐学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寓教于乐,不但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    下一篇:美术课程 激情引趣,体验快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