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因特网与学校德育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因特网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正在不断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它给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社会逐步从工业化社会向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全新社会迈进”。因特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以其全球性、开放性、多互性、综合性等特点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带来了畅通渠道和交流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推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进程。从学校德育的角度看,因特网的全新世界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因特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弊端

因特网以其海量的信息量、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受到了各业界人士的青睐。作为求知欲极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青少年更是趋之若鹜。本来学习网络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学生用网络来干什么呢?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剩下的则是关注影视文艺动态、体坛动态、看新闻、发E-mail等。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出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一些家长和教师甚至提出网络是罪魁祸首论调,认为是网络使他们的子女无心向学。确实网络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弊端也日渐显露。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错综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也有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在这些令人眼花潦乱的信息中一些黄色垃圾迷惑了纯真孩子的双眼,使他们误入歧途,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二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据调查,一些法轮功信仰者最初也是从网上接触法轮功,从面沉迷其中并成为其忠实的信仰者。

其次,冲击人们的责任感。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在网络上的身份、年龄、性别等都可以是虚拟的,既然是虚拟的,网络中的我可以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我,在网络中我可以任意行事,去做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而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有时甚至是法律的制约,这些都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责任感。

第三、冲击的学校正面教育。网上制造、传播病毒,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的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了人们的灵魂,对学校的正面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二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的电脑曾受到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攻击,有的学生在电脑受到了他人的攻击后,以牙还牙,转而攻击别人。

二、因特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今后几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所有配备计算机的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上网,所有重点中学、信息化教育示范校和实验学校都要建设和发展校园网。网络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给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有益的拓展,为学校德育提供新的机遇。

1、网络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查询到任何方面的德育材料,可以说是包揽中外、纵贯古今,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也极大限度地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2、网络中的德育信息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一改以往德育工作的空洞说教,而是以其具体丰富翔实的资料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人们特别是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

3、网民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网络上没有严肃的脸孔,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没有师道尊严,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主体,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任何事情(当然违法的除外),任何一个只要拥有上网的电脑和必要的技能,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自主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

三、如何利用因特网优势发展学校德育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弊端,更有其无比的优越性,网络虽然给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我们更该看到网络对学校德育带来的新手段、新方式。如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关键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怎样来发挥网络的优势,本人就此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1、要以“导”为主,避害趋利

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
    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庆市一位中学生潜心学习网页制作,后被一公司聘为总经理的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2、要以“堵”为辅, “堵”术高明

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缚”的方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通过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如不给零用钱,不准出家门,甚至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儿子逃出去上网,将自家的防护栏改装成笼子,自己有事外出时就将儿子锁在笼子里。这种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网络的有其进步的作用,禁止孩子上网会使孩子接受不到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孩子这方面知识十分欠缺,使教育没有面向未来,不利于孩子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同时,这种大家长式的作风很难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残忍”的方式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诚信的育人氛围的必然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就会与师长更难沟通,就越是要向着反方向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借鉴鲧治水的办法—堵,作为“导”的辅助。“堵”表明了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态度,有利于让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堵”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堵”好比是防洪的堤坝,“导”好比是畅通的河道,“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但是,“堵”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何堵呢?

   

    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孩子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否则严惩。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的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北京也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护花使者》,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3、培养网络的“环保意识”

“堵”“导”并用,乃是治标,网络环保,方是治本。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孩子才有明天,网络才有未来。

4、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卫生老师、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课》或《生理卫生课》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外,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播放幻灯和电影等方式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时,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的家长培训班,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这样,孩子掌握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性知识,就会获得免疫力,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成长为体魄健全的人。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QQ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虚拟一位能够被孩子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则由广大的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由于Q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网络要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也离不开网络。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利工具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服务,德育工作的效果才会更好,我们国家的明天才会更有希望。

 

 

主要参阅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001.12 《保护孩子上网的几点建议》。

2、教育发展研究 2001.1 《走近“网络教育”》。

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年10月25。

4、教育现代化 2000.2 《“网络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5、《种桃  种李  种春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心得分享》,作者:刘洲,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中学英语教研网(http://www.blog.edu.cn)。

6、《对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作者:周清,

中国共青团网(http://www.ccyl.org.cn/)。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刍议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