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科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苏浩彬 常平镇袁山贝小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说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向学生灌输、传授知识,让学生弄懂并记住前人的经验和结论,而要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知识的生产”开动脑筋进行探讨和推论,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自已的教学经验将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及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思维培养的影响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  问题  发展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要求简单的形象思维。科学中有许多基本的概念、原理与规律,虽然这些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有很大的帮助,但真正使学生受益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是素质差异的主要特征。古今往来“学以思维重”说明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发掘学生聪明才智的培养者。教师启发得好,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越好,对事物认识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理能力就越强,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二、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知识发展规律,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多角度提问,发展发散思维。

针对一个研究对象,可以研究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尽量从多角度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起始年级、起始课里,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思维发散开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贴近教师的预设,也许天马行空,异想天开。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蕴含的价值。问题涉及的面越广,说明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日积月累,其思维的灵活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学《浮力》一课是,教师在做物体的浮与沉的活动时,先让学生猜想哪些物品是浮还是沉?学生做出了如下的猜想:(1)乒乓球是浮的;(2)玻璃瓶是沉的;(3)橡皮擦是浮的等等。让学生充分假设,发散其思维,从而为学生做实验做准备。通过实验,很多学生发现玻璃瓶不是沉的,是浮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不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对或者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从而真正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创造的自信心。

   (二)讨论交流中锻炼思维。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多角度提出问题;在紧接其后的教学环节中,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发挥每一个问题的最大价值。首先,教师应该确信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是有价值的;接着,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问题汇总分类;最后,以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类、概括等思维能力将得到发展。

如在教授《健康饮食》时,学生学习过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后,让学生根据“食物金字塔”的建议,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周晚餐的食谱。学生设计好一周晚餐食谱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了解食谱是否注意均衡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满足营养成分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别口味的要求。

课堂上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猜想中培养思维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曾见过很多课堂教学,教师为了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作出统一的猜想,制订统一的实验计划,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固然流畅,但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却远远比不上有矛盾的课堂。我在四年级两个班上过《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第一个班上,我出示了光直线传播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学生接受暗示,迅速作出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猜想,之后制订计划、实验都做得很好,课上得非常顺利,学生很轻松地就得出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课后我总觉得这样的科学探究思维深度是不够的。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出示了另一组图片、录像资料,去除了暗示成分,学生作出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这两种猜想,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学生在制订计划时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材料,实验过程中观察更加投入,结论得出前的讨论也因为矛盾更加激烈。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上《光是怎样传播的》时,结论的得出虽然颇费周折,但是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却远远高于第一次,在矛盾中引发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课的精髓就是科学思维的发展。

(四)动手中锻炼思维

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不仅要善于“制造”矛盾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还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去“平息”矛盾,避免无价值的纠缠,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和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提高认识水平,这是良好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第二次上《光是怎样传播的》课堂教学为例:学生之所以会作出“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猜想,是因为他看到“一按开关,整个房间都亮了”。经过实验,学生发现只有透过对齐的小孔、拉直的软管才能看到光,认同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并进一步思考,猜想电灯点亮时发出了很多束光,这些光射向各个方向,整个房间就被照亮了,每一束光还是直线传播的,观察不同物体投影的形状也许可以证明个猜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断深入地思考,去伪存真,不仅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同时还能运用科学结论,解释更复杂的光学现象,这正是科学课堂要追求的境界。

     (五)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学会用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结构的特点,本课要安排大块时间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小车动起来,并研究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我发给学生小车、橡皮筋,提醒他们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光滑程度不同)等不同的地面试跑小车,想办法使小车动起来,并观察小车的运动。“利用身边的材料”拓宽了学生的思考范围:有用透明胶、绳子等材料固定橡皮筋的,有用螺丝刀拆下车轴固定橡皮筋的,有用棋子、橡皮等做重物增大摩擦力的……学生想方设法使小车动起来,寻找和利用身边材料的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不同的地面上试跑小车”给予学生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暗示了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不着痕迹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三、教师评价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所以,为了养成学生立于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顺着自己思维去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思维,防止为了保证学生少走弯路而急不可待地去指导学生。只有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展现出来,教师才能对其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空间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本着“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程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科学课堂的思维含量一定会越来越高,从而真正达到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朱 智 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4月。

林 崇 德主编,胡卫平著,《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陈 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林 崇 德著,《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张 敏 强主编,《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胡 卫 平,“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学科教育》,2001年2月。

胡 卫 平王新,“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厅,《学科教育》12 001-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科学课程的非知识性功能    下一篇:关注科学课外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