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方城小学   林利芬

  【内容摘要】学生进入三年级,作文形式由看图作文为主转为话题作文为主,能否打好扎实的习作基本功,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时的语文学习,还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笔者对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开展有效作文教学的研究,提出了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三大策略:“依托文本,读写结合;挖掘内涵,整合优势;强化积累,聚沙成塔”,并依据“策略说明”、“精彩回放”、“策略操作要领”的体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三年级  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进入三年级,作文形式由看图作文为主转为话题作文为主,能否打好扎实的习作基本功,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时的语文学习,还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行走在语文课程改革之路上已经有好几年了,如今俯拾脚下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教学的理念转变了,学生信息的来源拓宽了,语文课堂的结构综合了,课堂施教的方式多样了,课堂学生的气氛活跃了……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惊喜之余,教师难免出现了一些困惑与迷茫:我们努力了,但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何不见提高呢?

  1、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镜头回顾】

  有一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写作,习作内容是:“游石夫人”。

  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景物,在温岭五龙山上,也有一个标志性的景物,那就是石夫人。瞧,她已成为我们温岭人民的迎客夫人啦!

  师:出示石夫人图片。

  师: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描写石夫人?

  生:远看石夫人、近看石夫人、站在石夫人峰俯视山下、石夫人峰的传说等。

  师:远望石夫人,你看到了什么?近看石夫人,你看到了什么?俯视山下,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略,

  师:(侧耳倾听,少有评价)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们一定对石夫人峰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吧。我这儿有一篇描写“石夫人”的文章,请大家听一听,他是怎么写的?(师读)

  师:老师还为你们搜集了许多有关石夫人峰的资料,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生:开始写作。(学生将资料中的内容一大段一大段地粘贴到自己的作文中。)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奔波,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潜心阅读,于是,一些经典文学与我们渐行渐远,身上的语文味也渐渐淡了。在本课教学中,导语是教师从网上下载的,只是稍加修改,因而缺乏感染力。学生在描述石夫人峰远近不同的形态时,教师欲加点拨,但因语言贫乏,不知如何表达才更准确,于是选择了“沉默”。

  其次,教师的功利性比较强,求胜心比较切,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轻视学生的思维培养,以范文的诵读、有关石夫人资料的发放取代了学生的实地参观游览活动。

  第三,教师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教学中,文章到底该怎么写,教师缺少有效的指导。

  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茫茫然拿起笔,机械地“复制”着、“粘贴”着,毫无真情实感。

  2、学生作文能力现状分析

  【镜头回顾】

  放学的铃声敲响了,老师站在讲台前布置作业。作业并不多,只有一篇日记,内容、字数都没有限制。教室里,学生在交头接耳:该写些什么呢?小胖龙龙发言了,就写下午的体育课吧!老师笑了笑,并告诉他,只要你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都可以写。

  第二天,61本日记本整齐地摆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开始了批阅,竟然发现,写体育课的就有38人。细改龙龙的作文,发现这小家伙为了表达对体育老师的不满,竟然写道:“这陆小千(体育老师姓陆)好好凶耶……晕!真晕!”文中的我全成了“偶”。

  “有些学生热衷于快餐文化,难以沉下心来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人文精神在流失。”(摘自崔峦会长的文章);学生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所压迫,无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缺少生活的体验;学生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浸染着,被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着,难以静心思考……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提高不快:语言乏味,常有病句、错字出现;文笔浮躁,时而冒出时髦的网络语言;选材单一,缺乏生活的精彩;结构呆板,机械复制老师的“下水文”……

 

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oc
文件类型: .doc 0e580f9a57bbd5088afd85ac104ff9df.doc (72.00 KB)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蒙太奇”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寻求有效教学反思的“反思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