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实践指向本体性知识的阅读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方城小学   李旭丽

  【内容摘要】  徘徊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上是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疾的病因所在。要走出这囧境,语文教学须站在课程层面,指向本体性知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准确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用本体性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提升语文能力。

  【关 键 词】  课程   本体性知识   语文技能   语文能力

  零敲碎打的提问、繁琐无聊的对话、浅层庸俗的探究、形式主义的合作、有口无心的傻读、嘻嘻哈哈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课件、哗众取宠的板书、随心所欲的导语、絮叨没完的结语--这是我摘自网络的一句话,也是把我从语文教学迷途中拽出来的一句话。毋庸多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病得不轻。对病因的探寻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审视、匡正我们的语文教学?王荣生教授、吴忠豪教授从课程层面给当前语文教学剖了精准的一刀,开出了对症的一方--语文教学要关注本体性知识,千万不要继续在非本体性知识上费煞心思。

  一、教学内容锁定本体性知识

  所谓本体性知识就是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点的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有效的教学是从瞄准教材中的本体性知识开始。但是对于本体性知识,我们处理教材时不甚明确。这应该跟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关。两度教下来,我们越来越觉得这套人文化的、感性化的教科书容易误导教师把语文看成是一种精神的人文的积淀,把用语文点燃精神作为一种取向,走上重人文轻语文教课文的偏道,成高耗低效的局面。课程专家王荣生警醒我们:语文教学只有锁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做集中整合处理,课堂才可能有效高效。

  1、字词教学,从容扎实

  一篇课文,真可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可供学习的东西是多方面的,但只有将视点落实到本体性知识的教学上,才是正确的,有效的。在小学语文(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都应该是一个支点,要扎扎实实处理好。我们在教学《画风》这篇课文时,就在字词教学中花足了功夫。过了字词关后,学生的学习就轻松起来。附《画风》第一教时教例:

  一、导入

  板书“风”,读一读。

  你看见过风吗?看见过风走路吗?看见过风跑步吗?你听见过风说话吗?你有没有把风抱住?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要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下来。(板书“画”)

  二、初读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读一读课文下面的生字。

  3、再读一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课文中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你知道了吗?课文讲谁画风?

  板书:宋涛   陈丹   赵小艺

  (1)这些小朋友的名字,都是这篇课文的生字,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字形。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4、出示词组,朗读出感情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画中的景物    呼呼地转

  几只小鸟     几棵小树    几条雨丝    一根旗杆   一张张画

  (1)读出小树弯弯的样子。读出雨丝斜斜的样子。

  (2)对读,突出量词的运用:(师:小鸟  生:几只小鸟)

  ……

  7、生字书写指导:(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2)生字组词。(3)这些生字有几个字比较难写,小朋友看看仔细,想一想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4)范写,学生写。

  学生在认读、熟读、有感情地朗读词语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学习词语、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环节的安排是眼盯课程目标,脚踏语文本体性知识,与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用足够时间来进行书写指导,是将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落到了实处。这是在实践用语文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的诠释。

  2、句段教学,有序推进。

  除了字词,在语文课堂上教什么?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何处?是教师备课时该思考清楚的。笔者听过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发现同样是《鸟的天堂》,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不同。有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定为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有人把教学的内容定为“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有的教师将教学内容定为定为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还有教师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由“鸟的天堂”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以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例证我们语文课堂上“教”的内容选择的随意而杂乱、错误乃至荒唐。这些课实际是个体的教师任凭自己的语文个人知识(亚里斯多德称为“臆断”)在从事教学。

  在课文内容上徘徊,偏离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方法的操练,语言技能的训练的乱象普遍存在,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同样的课文,郭初阳老师则选择了“场面描写的格式练习”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学习课文语言的表达方式,掌握场面描写格式。 看郭老师的教学视频,感受了一段美好的语言学习、语言实践时光,也感受学生语文技能在课堂上的提升过程。郭老师以一个积极简单的问题“鸟的天堂里有没有鸟?”开路,带领学生“读--背--说--思”,完成了从积累的达到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完成了语文落实工具性渗透人文性教学使命。

  附:郭初阳老师的教学设计:

  1“鸟的天堂”里有没有鸟?--场面描写的格式练习

  (1)把课文读几遍,鸟的天堂里有没有鸟?

  (2)很快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把加了下划线的字背下来。出示填空,背诵练习。

  (3)很快地这个    变得很热闹了,到处是    声,到处是    影,    的    的     的     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换个地方来说,学会了没?以后写一个场面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2“鸟的天堂”是--(结果交流:一棵大树、一片树林、一座迷宫、一个小岛、一次停泊、一点留恋)人文内涵的感悟合作方法:ABCD四位同学选出一个精彩的答案。板书 解释 负责补充。

  利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互补得到提升 。舍得才能成大器。

  3、课文和巴金的原作的比较--体会巴金用词的精妙

  --此教例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7、8合刊)

  句段的阅读、品味、理解、运用就是一个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文技能的过程。句式变化、段落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方式都是教师在备课时意义考虑,在教学中步步落实,让学生在活泼泼的语言实践中得以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流程安排适配本体性知识

  教学流程由若干环节构成,这些环节的排列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序”--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语文课堂教学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才能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叶圣陶说:“学生从精读到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叶老 的“导儿学步法”可以理解为分解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由“示范”到“点拨”到“顾问”,教的分量逐渐减少,由“多说点”到“少说点”,最后“不说”,直至学生“自能读书”。这种模式观照下的教学流程安排对于落实本体性知识教学非常有效。

  1、示范引路,步步深入。

  立足本体性知识教学的课堂流程若遵循由“示范”到“点拨”到“顾问”的教学流程,则能为学生留足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就一篇课文而言,深奥或重要之处由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领悟;另找相似之处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去尝试,教师点拨;拓展补充材料用以培养学生用当堂所学的知识或技能面对新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形成操作技能。我在教《盘古开天地》的二、三两段,就走了这样的流程;

  (1)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呢?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具体的句子。

  (2)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超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读一读,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勇敢、坚强、神奇)

  b.那些词语表现了盘古的勇敢?(抡起,猛劈)(批注示例:抡起、猛劈这两个动作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盘古面对无边的黑暗果断举起斧头开天辟地的场面,还让我们感受盘古的勇敢无畏于献身精神,心底生出无限的感动与敬意。)

  c.这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读出盘古的勇敢。读出盘古的巨大力气。)请你用一句话赞美一下盘古(盘古,你是多么的勇敢啊!)

  (3)课文中还有哪一处也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了盘古的勇敢?请你找出来写写批注。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蹬着地。

  (4)为了天地不再合拢,盘古就这样苦苦的支撑着,撑了多久?是啊,无法计算,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呢?

  (5)盘古累得倒了下去。盘古是怎样倒下的?你能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动作的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吗?请你写下来。

  (6)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我们被盘古的勇敢感动、被盘古的精神而折服,被故事的神奇感到惊奇。下面,我们根据课文所学的内容练习说话。

  在《盘古开天地》三四两段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师生的活动分为三步运行。第一步,跟我走,我引导学生把眼睛看向句中的动词进行思考体会,用评注示例帮助学生学生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获得认知策略;第二步,看你走。我以一个“课文中还有哪一处也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了盘古的勇敢?请你找出来写写批注。”指定方向,让学生自求自得,深度学习。第三步,放你走。学生独立运用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学习,再现盘古轰然倒下的一刹那。

  2、板块组成,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分版块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郭骏老师的《落花生》教学最为典型。他对课文内容做了整合,把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是默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在讲评中认识“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二是分角色朗读,在体会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认识“借物喻人”。三是通过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出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多元解读。这三个板块的教学摒弃了以往以文章内容理解为线索的教学流程,直接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很值得借鉴的。

  三、语言实践活用本体性知识

  1、讲究方法,心知其故

  叶老曾经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 要达成这两点,必须落实到有效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运用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技能。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能体现这一点:

  (1)同学们,作者写海底的物产,除了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还写了(鱼),是的,而且花了一大段的篇幅来写,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鱼的?

  (抽生汇报)生1:我从“成群结队”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

  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中知道了鱼很多。

  师:鱼真的是一半吗?生:不是,是为了突出鱼的多。

  师: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中的“一半”越变越大)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

  (2)师:生活中,你见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吗?生:这几天公交车上的人太挤了,都快把我挤成夹肉饼了。师:人怎么能成了夹肉饼,这就是在夸张,突出了公交车的拥挤。像“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都是在夸张。继续汇报,除了用不同的语言生动的写出了鱼多。还写了鱼的什么?

  生4: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了鱼很美。

  (3)鱼好看在哪里?引读--欣赏图片读,作者写鱼的美,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外形特点:色彩、图案、与众不同之处……)小结:作者紧紧抓住了这四种鱼的特点,使得这些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让我们再读再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齐读。(讲解段落结构:这一段课文先介绍……接着具体介绍……最后总结……它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看图片复述

  (4)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看图片仿说。

  (5)练笔(选择一题写下来)先写好的同学先上台展示。

  2、反复操练,终成习惯

  沈大安理事长在《阅读教学走向何方》的报告中提倡:拓展阅读,拓展练习--要做题目。教学中,我们找到语言训练点后,就应该在课堂里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于生。一是模仿表达的言语实践。模仿使学生学习语言有方向。重视课文语言的模仿表达训练,促使学生学习有法可依,从模仿走向创造,从被动的思维,走向积极主动的思维,语言表达更加精确、丰富。进行模仿表达,可以提高学生规范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学校曹桂梅老师在教《棉花姑娘》给人很多启发。她教学2-4段时,进行如下的语言实践:

  1、课文哪几段是写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的?

  2、啄木鸟是怎么请求的?先读读第二段,把棉花姑娘请求的句子画出来。

  3、朗读请求的话,根据”!“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4、燕子能帮上忙吗?为什么?他们为什么也帮不上忙?读课文,

  (1)朗读:

  啄木鸟: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青蛙: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板书:只会捉    树干里       田里

  (2)说话:       只会捉         ,不会捉             。

  5、朗读对话,练习口语交际。

  现在老师来当棉花姑娘,小朋友当燕子、啄木鸟、青蛙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看谁最能干,能够根据老师的话灵活应变。

  二是生发、积累的言语实践。通过补充阅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帮组学生积累语言,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通过及时提供语言文字材料,为语言表达实践做好铺垫和准备。笔者在教学五册课文《风筝》时,发挥教材提供的信息和语言场景的作用,为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注入兴奋剂,把听,读、说、写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从阅读走向表达,达成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附:想想说话:(1)做风筝的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她们心中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说了些什么?(2)放风筝的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她们快活地喊着叫着,喊什么?叫什么? (3)风筝飞走了,他们的心情怎样?说说”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的样子。   ”千呼万唤“,他们怎么叫?

  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很普遍,这是语文教学的不幸。我们期待语文教师立足语文的使命,在课程层面看待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从主体性知识是否有效掌握看自己的教学成效,不为自己的课堂热热闹闹而沾沾自喜,不为自己的教学技艺精湛纯熟而暗自得意。要看看,一节语文课下来,一学期语文课下来,学生丰富了哪些语文知识,形成了哪些语文技能,养成了哪些语文习惯。我们期待我们留给学生的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痕迹,教给学生的是语文知识、语文习惯、语文能力,而不是背诵了多课文,积累了多少词汇。这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 1 ]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2 ]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M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 3 ] 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4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 6 ]吴忠豪。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随文练笔:让笔尖的智慧,增添课堂的精彩    下一篇:清理“白字”还得从“词语”盘起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