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的教,学生应创造性的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读书、思考、质疑问难的时间,是落实新课标理念下自主的、创新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本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着的结果,并积累一些浅薄的经验。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的多样性

  列文虎克在玩中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法布尔在长期观察昆虫的活动中成为昆虫学家,这与两位科学家对探索事物的浓厚兴趣分不开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在飞速发展。让学生从小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最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雨中》一文,我抓住不同情景会产生不同结果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文讲述的是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看到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在拐弯处不慎翻倒了一筐苹果。孩子们有的帮助封锁交通,有的帮捡苹果,甚至过路的行人,开车的司机也帮着捡苹果。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课文,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算一算,想一想,一筐苹果大概有多少只?孩子们来来回回需要几次才能捡完?捡苹果的人不多时怎么办?(课文只说一群孩子),车流量大小是否需要考虑?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帮捡苹果的人有多有少,车流量有大有小这样就产生了两个变量。所生成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熟悉。捡苹果的时间长短不仅与人的多少有关,还与车流量的大小有关。这就需要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教学情景所激活。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人多车少时帮姑娘捡苹果的方法是可取的。”;有的说:“人多、车多或人少、车少时,要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人少车多时,最好不要去捡,以免造成交通事故,因为人的生命比苹果更宝贵。”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更趋理性化,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充满了人人参与活动,个个积极思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被挖掘,教师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并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反,教师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这不仅会打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且有可能把一个极赋创新潜能的人才被扼杀在摇篮中,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成长。例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人物进行评价。说说你喜欢的人物,并说出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蔺相如。经过进一步启发后,有几个表示喜欢廉颇。各自都能有理有据说得非常精彩。而这时,有一名学生举起手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我喜欢赵王,因为赵王具有‘慧眼识英雄’的本领。蔺相如本来并不是大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能挺身而出,战胜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都能对蔺相如破格提拔。说明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才,因此,我喜欢赵王。”当这名学生发言完毕后,我立即说:“你真行,你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奇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映。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不同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多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满足了发言同学奇思妙想的独特个性体验,而且还能激发全班同学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如此以往,反复训练,就能形成积极探索的氛围。

  三、利用学生群体,激发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小学生。现在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化教学,都有几十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通过质疑、探究,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读到泸定桥险要时,突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敌人既然要阻挡红军过桥,为什么只拆掉桥上的木板,而不把桥干脆炸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这么一个突如其来有一定难度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我就因势利导,让大家来想一想,该如何回答。有的说:“泸定桥太高了,两边又是悬崖峭壁,不好炸。”有的说:“不对,如果在桥上放炸药包,就能一下子把铁链炸断。”这时,我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忽然,有一位男生举起了手说:“敌人根本没有想到炸桥。敌人认为拆掉了木版,桥上只剩铁链,桥离水面又有几十丈高,而且水流湍急。红军根本过不去的。况且,又有敌人重兵把守,就是攀着铁链爬过去,也会被打下来。”我鼓励他说:“你说得对,敌人是没有想到,可课文并没有怎么说呀!”课堂被陷入沉思之中,看着学生一张张疑惑不解的小脸,我顺势说:“咱们分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一组能成为我们班的”智多星组“。同学们像炸开了锅热烈地讨论着,有一组同学惊喜万分地说:”老师有了,敌人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就是说,除非是长翅膀的鸟,谁也别想过来。“其他小组听了这组同学的发言,顿时恍然大悟,”对,敌人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没有炸桥。“我用赞许的口吻说。

  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那种被动听讲答问冷清沉闷的气氛就会被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阅读训练所代替,长期以往,既能提高阅读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不同见解,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是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索的平台、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例析散文开头、结尾常用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