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探究性学习方法例子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因此,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应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是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品悟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并考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从课题切入,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文的题目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课题都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是课文的“眼睛”,吸引我们阅读和探究。

  例如《三借芭蕉扇》一课,首先引导学生围绕“借”字探究学习:谁向谁借芭蕉扇?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一共借了几次,每次是怎样借的?借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以“借”字为主线去阅读、思考、探究,就能了解文章的前因后果,抓住主要内容和中心。学生研究完以上问题之后,紧接着会再次深入思考探究起课题中的“三借”来,文中写到孙悟空前前后后一共经过四次才得到芭蕉扇,所以这里的 “三”是虚指,其实,“三”是形容次数多的意思。“借”字也值得探究,因为孙悟空第一次是借,第二次是变成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迫使她交出扇子,第三次是变成牛魔山骗了铁扇公主,而第四次是力战牛魔王逼得铁扇公主交出真扇。虽然孙悟空有逼、骗、斗,本意却只是借扇灭火,无奈铁扇公主冥顽不化,悟空只能先礼后兵了。最后悟空用宝扇扇灭火焰山大火之后,还是将它物归原主,所以,这“三借”还是非常贴切的。

  学生在以上由“课题”切入的探究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了,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二、    引导比较辨析,进行探究性学习。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研究并比较“儿童不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两句诗句的不同,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熟读精思和相互探讨学习,充分明确了: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是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烂漫最饱满,“儿童多处就是春” ;因为春天就在儿童身上——儿童是祖国的春天!同时,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冰心奶奶的写作风格:她追求生活的真和美,抒写出了童心的纯真和美好,细腻委婉,情真意切!

  三、        鼓励求异思维,进行探究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再加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决定着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点拨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对文本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的求异思维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鼓励。

  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谈自己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印象,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有的侧重于从老人的外貌来谈感受,说这是一个精干、健康、精神矍铄的老人,外貌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有的侧重从老人的性格来谈感受,说他充满自信、豁达开朗,心态极佳;有的侧重从老人的精神毅力来谈感受,说他有热爱生活、笑对人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的学生从本文的一个写作方法——反衬法来谈对人物的理解:用“我”

  登上天游峰的“好不得意”,反衬天天来往于山间的扫路人的处之泰然,以显示“我”之浅薄,老人之伟大;用游客面对天游峰常常“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反衬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显示老人毅力之顽强。……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每个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会对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从而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因此,只有认真探究,才能全面地完善地解决问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更新观念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下一篇:复式教学管理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