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浅谈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人们预见的中学教学革命终于拉开了序幕。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推动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意味着教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接受检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复习对策也需要进行新的调整和新的思考,下面我就历史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

  注重能力考查和强调基础知识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在历史复习中,那种片面追求所谓“能力”而忽视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做法是有害的。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提供的养料,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基础就是要先做抓点理线工作,也就是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在熟读和精思的基础上,从课本中抓住知识点、重点、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例如:秦朝历史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起讫时间、都城、秦的统一(历史条件,经过,意义)、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秦的速亡(原因、过程)。另外通过挖掘教材隐性联系,还可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文化成就:文字:小篆——隶书;建筑术:长城、阿房宫、骊山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文明的地位(中国史上、世界史上)。

  抓住了“点”,还要注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串线应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①学完一单元内容可串线,如学完中国古代史中五代、辽、宋、夏、金、元单元内容后可理线如下:从五代开始到元朝结束计460年,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内迁和民族融合的范围更广泛,中原的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扩展;二是我国封建经济在隋唐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与亚、欧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三是科学文化方面取得很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发明的文化成果,出现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②学完一本书后也可串线,如学完世界近代史后可以理出三条线:即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条主线具体为:无产阶级产生(17世纪中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战斗(六月起义)→第一国际成立(1846年)→巴黎公社诞生(1871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罢工运动(1886年)→第二国际的建立(1889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的形成(20世纪初)。

  我们常说历史复习要做到点线清晰。实践证明,抓点理线,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链条化、条理化。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主线,就可以以线相串,串住一些知识点。就可以“顺藤摸瓜”,记住各个部分的历史内容。

  二、概括综合,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系统化

  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要熟练掌握基本历史事实(包括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规律,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培养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材料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历史学科能力。而此时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概括与综合是历史复习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历史阐释”能力的初级目标。我们可以用概括的方法把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浓缩出要点,把离散状态的知识归纳出清晰的脉络。我们可以用编目、列纲、图表等办法剪去枝蔓,拧干水分,分析出学习内容的精华,记忆知识的主线,形成自己的掌握系统,需要的时候再舒张开来。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如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浓缩为36个字:“称皇帝,集大权;设三公,行郡县;一币制,度量衡;一思想,行焚坑;击匈奴,修长城;攻越族,设三郡。”再如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可概括为“五个一”:一座桥(赵州桥)、一卷经(《金刚经》)、一条线(首次测量子午线)、一本书(《唐本草》)、一部药方(《千金方》)。

  我们也可以用综合的方法把那些分布在不同章节、互有联系的知识点通过聚拢汇合,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内容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教材中,我们可以用综合的办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如下:建立——秦朝: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焚书坑儒;巩固——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大一统;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加强——北宋:杯酒释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空前强化——明清:明朝废丞相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增设军机处,兴文字狱。

  三、 联系比较,将历史知识网络化、深刻化

  历史并非静态的僵死的,而是活性的动态的,并非孤立的离散的,而是联系的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以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历史和分析历史。历史知识间的各种联系既包括历史事件演变过程中时间先后的纵向联系;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或同一地区和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因素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包括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即通过发掘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明显的或不明显联系,从中把握历史的本质、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实际属于知识的归类和综合,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还比较低,而内在的联系则是对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内涵的精神实质。

  例如我们在学习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一知识点与世界史中的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进行比较,从知识点上说,它们分属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范畴,是相对孤立的,但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上看,它们又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又是相互联系的。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抑或法国的启蒙思想,只有进行相互的比较之后,才得以窥见其不同点和共同点,才可以完整地解释其在促进社会变革当中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中国维新变法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内容也许非常熟悉,但由于他们不能把这两项知识内容纳入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构中,不能纳入不同国情下资产阶级的不同命运这一体系中,因此无法作答。也就是说由于学生不善于挖掘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失分。

  所谓比较是指在历史复习中不断进行某些方面的比较,以揭示同类历史事件的异同,鉴别异类历史事件之间本质区别的方法。在历史复习中经常性地使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避免知识间的相互混淆,答题时的张冠李戴。苏联教育家卡尔曹夫在《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中指出:“比较法可以使学生经常判明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他们就这些联系进行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复习,借以使历史知识更深入、更巩固。”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反封建思想主张上的差异,新文化运动同它们相比又有哪些更为进步的主张,并根据当时的不同历史条件分析三者在反封建方面的最明显不足。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思想主张上的差异表现为: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②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实现资本主义但并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满清统治,并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③维新派主张用和平与改良的方式,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同志。新文化运动和它们相比更进步张为: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主义的儒家传统道德、旧礼教进行了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三者在反封建方面的明显不足为:维新派缺乏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先进知识分子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群众运动想结合,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这样通过比较加深了自己对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主张理解的深刻程度,明确了其主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    归纳分类,将历史知识条块化、集合化

  归纳分类,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历史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联系、条块分明、专一集中的、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这种归纳的过程,又好象“梳头发”、“扎辫子”,头脑中留下的不是一团团“麻”,而是一条条“线”,从而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才能进行系统的掌握。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归类法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应该经常使用,应通过归类专题复习帮助自己把零散的课本内容揉和,把分散的课本内容关联。但是对历史知识的专题归类,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史、经济史、科技文化史几个专题即可。每个专题还应分为若干个子专题,大专题为干,小专题为枝。如政治史可再分为朝代更替、政治制度、政体演变、政策变化、政治改革、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子目;经济史可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子目;文化史可分为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或者更详细地分为科技、文学、艺术、史学、思想等子目。有的子目还可以分出更小的专题,如手工业可分为纺织、冶铁、陶瓷等小小子目等。进行专题复习要特别注意揭示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各专题之间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从而使每一个专题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纵横相连,脉络清晰的立体之树。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起来进行专题归类,可分为外国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晚清民国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民主党派活动史等几个专题;世界近现代史可分为德意英法美俄日七国史、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工人运动史等几个专题。

  五、    史论结合,将历史知识理论化、能力化

  历史学科的能力是以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载体的,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能力,主要是指培养自己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实现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复习中就必须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即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出观点;“到历史中去”,则是用观点来驾驭史实,做到与史实的辨证统一。

  加强理论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应成为贯彻高三复习始终的自觉行动,应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使自己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并化为精神和灵魂,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那种脱离史实的纯理论复习,或只讲史实而不去认真对史实进行理论分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史论结合的复习,可以大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复习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历史时,始终贯穿生产力发展这条主线,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论),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再到金石并用时代(史)。个体劳动取代了原始共有劳动,引起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使氏族成员之间出现贫富分化(论),传说尧比较富有、舜有储粮的仓库、舜的父亲曾筑城保护自己的财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所反映的陪葬品的多少(史)。贫富分化的结果出现了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即产生了阶级;由于各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势必引起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其中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镇压反抗他们的阶级,便建立起一系列暴力机构,于是国家产生(论),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传说夏朝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史)。这样通过史论结合的复习,使学生真正搞清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加强理论学习,培养思维能力,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常常涉及一些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性质、特点、意义的分析,这些内容有其分析的窍门。像分析革命运动发生的原因,就必须先从分析经济上的矛盾入手,进而再分析它如何引起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使革命形势逐渐成熟,但成熟不等于就爆发,这就得指出适应形势需要而产生的革命政党或领袖人物的革命活动。有些历史现象还要指出它的导火线或直接原因。以太平天国革命为例,从经济上分析可看出:革命发生前,土地高度集中,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经济上的矛盾必然在政治上有所反映,所以再分析当时的阶级关系:战后外国商品大量输入,白银外流,战争中巨额军费开支和战后巨额的战争赔款都转嫁到人民头上,加上自然灾害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更加贫困,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顺应历史潮流洪秀全为发动革命进行积极准备,至1851年革命时机成熟,革命爆发。分析历史事件的性质,如战争的性质,就要抓住交战双方的各自目的,从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上判定;政党的性质,不要只看领导者属于哪个阶级,还要分析这个政党的纲领、政策;革命性质,要分析革命的斗争目标、口号和行动等。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去分析。对革命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及其在革命中的具体表现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要指出失败的经验教训。通过如此这般史论结合的分析,并且经常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综上所述,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先从基本入手,抓点连线,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概括综合和联系比较,并适当归纳与分类,把握历史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以及知识的系统结构,最后史论结合,将历史事实与科学理论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达到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以史为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历史研究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