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

  当今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转化,提倡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本文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了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还请同行们指正。

  正文: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化的方式转化,提倡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在这方面应做点什么。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想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妥之处,还请同行们指正。

  一、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课堂教学环境和情境的营造是获得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积极的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活动。

  记得在一年级的一堂数学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站起来怯生生地回答:“4+3=6。”学生哄堂大笑,而我却面带微笑,温和地说:“很不错,非常接近标准答案,请再仔细想一想,好吗?”多么叩人心扉的话语,妙不可言的智慧,消除了这位学生的怯弱,无形中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可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

  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主体的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由此可以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我在黑板上出四道口算题:439+191、689+901、549-398、1605-305。教师提问:“谁能很快算出得数?”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口算。接着教师很快说出四道题的得数。还可以让学生出几道加法或减法的算式(其中一个加数或减数要接近整百、整千的算式)老师一一口答,学生又通过计算验证老师回答的结果。这时,大家惊奇了,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于是老师就趁机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几解开了这个谜。这时同学们就会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经常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让学生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非常重视让学生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加以比划,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各个面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在操作、探索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初步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更可贵的是活动中提高自主探索的本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才能常有长进。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行面积大小的比较: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对第三组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时,学生就茫然了,陷入了困境,短暂的思考后,一学生提出:”如果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就好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抓住契机,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你能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能大胆地试一试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分组研究,共同探究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没有就此罢休,再一次把学生置于认知冲突之中,”你有办法知道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明白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还必须想出”新招“,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设疑置难,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想探索,能探索。

  4、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促进互相合作,加速认知的发展。在一节”方向与路线“的实践活动课上,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看哪一组设计的方案最佳,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设计,比较不同的方案,不断优化方案,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强烈场面,最后让每个小组展示设计的方案,陈述设计的理由,并让学生自己评出了最佳方案。在操作、讨论、交流中,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课堂教学互动性,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当前数学课堂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数学的知识,不能流于形式,只是为改变而改革。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学生从过于单调枯燥,机械被动、死记硬背的学习中转向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构建生成课堂 打造生命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