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低年级思想品德课电教媒体内容选择初探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南师附小   周建玲老师

  电教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运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但能否成功地运用电教媒体为教学服务,关键是电教媒体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心理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感知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具有“三少”“二差”“二强”的特点。“三少”即识字少、知识少、直接经验少;“二差”即抽象思维能力产,注意力、集中能力差;“二强”即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低年级的学生这些心理、知识和行为特点,决定了电教媒体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模仿性和趣味性,教师只有准确选择具有这“三性”的电教媒体内容,学生才会喜闻乐见,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进而达到“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明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学目的。

  一、内容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在选择电教媒体内容时,无论是从现有的内容中选用,还是教师自己制作,都必须针对课文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或者课文要求解决学生的有关思考认识和行为规范上的实际问题。确定电教媒体使用要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好地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勇敢的孩子>>是一年级的课文,该课理的难点是什么是“勇敢”的行为,什么是“胆小”的行为,什么是“鲁莽”的行为,要是一年级的学生正确区分这三种行为,必须选择针对性很强的媒体的内容。我制作了2组对比投影片,采取比较、对照的方法让学生感悟。第一组是爱护树木,以便是小刚劝阻别人攀折树枝,一边是小红不敢劝阻别人攀折树枝;第二组是横穿街道。一边是警察叔叔横穿街道救孩子,一边是小林横穿街道走近路。同时播放与之相对应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判断小刚与小红、警察与小林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面对别人攀折树枝,一个勇敢,一个胆小怕事;同是横穿街道,一个勇敢、一个冒险鲁莽、使用这2组投影片的录音故事是为学生创设感知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和行为进行对照、比较,并进行分析,从而明辨是非,客观地认知明理。最后又回到课文上,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勇敢这一概念,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勇敢孩子的道理。而且能够起到指导学生今后行为的作用。

  又如一年级下学期<<有错认错>>这一课,明理的难点是认识什么是错的行为,认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教学要求是教育学生不要隐瞒自己的错误,有错就要敢于承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辅助材料中<<诚实总是和我在一起>>这首诗作为媒体内容,配乐录音并在投影片上打出字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视听感知环境,诗伴随着音乐娓娓诵来。诚实也随着每一个音符跳跃在学生的心里,稚嫩的童声让每一个学生感到亲切和贴近。这种诗和音乐的环境既轻松又严肃,学生在感受诗和音乐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诚实之美和有错不改的丑陋,会自然而然地对照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

  注意媒体内容的针对性,最重的是要防止内容不要与课文内容脱节,不要偏离教学目标,不要脱离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规范存在的实际问题,总之,媒体内容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

  二、内容的模仿性

  所谓模仿性是指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效果强,能够图解课文内容的电教媒体内容,学生可以跟着学,跟着做,直接获得课文所要传授的知识,确保使用电教媒体的效果。<<国旗,国旗,我爱你>>是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文,要求学生了解国旗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激情,虽然学生在进校前通过电视等媒体对国旗已有直观的了解,但并没有切身感受,如果向他们直接讲解国旗的有关知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只能停留在概念的认识上,无法达到感情的升华。因此,我在上这一个课时,选用了一组高年级的学生升国旗的录像,首先让学生观看,然后告诉学生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表现。讲解完之后,我又举行室内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跟着录像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国旗的庄严。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学生们个个庄严肃穆。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心中不由地激起对祖国的热爱和国旗的尊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学生们就能从心底里懂得国旗的意义。

  <<学当值日生>>是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文,要求学生们分清劳动的先后次序,以及怎样当好值日生,打扫教室,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动手做家务,大家缺乏起码的劳动知识。课前,我们一年级思品组成员精心设计录制了高年级的学生是否知道怎样才能把教室打扫干净,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一人说得清楚。这时,我播放录像,单调的学习内容顿时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立体知识,在观看录像过程中,学生就得到了打扫教室的知识:打开门窗→洒水→扫地→擦桌椅→整理桌椅→放好工具→关好门窗。从实际效果看,学课文之前和学习课文之后,学生打扫教室的整洁程度就不大一样。打扫时也不会忙乱五章。看到被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教室,学生们不由产生一种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在选择模仿性电教媒体内容时,一定要防止传授的知识含混不清,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使学生无所适从,无从学起,准确、明了是选择模仿性内容的根本原则。

  三、内容的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是播放电教媒体内容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寓深刻严肃的道理于轻松愉快之中,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一年级上学期<<我爱爸爸,妈妈>>这一课,易学易懂。学生都是一家三口,对父母最为熟悉,但一堂课下来,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坐不住了,精力分散,情绪松懈所以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我播放了<<我的好妈妈>>。歌声在教室里荡漾,唱出了学生对父母的尊敬和关怀,表达了学生对抚育自己成长的父母的感激之情。歌曲结束时,我趁热打铁地告诉学生:爱父母就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会关心,照顾、体贴、孝敬父母。鲜明的音响在教学尾声时运用,不仅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升华,而且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

  <<爱护课桌椅>>这一课,要求教育学生爱护桌椅,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桌椅的有关知识,知道从树到桌椅的整个过程,课文里出现的几幅图,但仅仅按图讲解,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六张灯片,同时录制了<<一张桌椅的自述>>配乐故事。边放幻灯片,边录音,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从幻灯片中了了解到桌椅从种树、伐木,运送到制图,加工、油漆的这一系列过程。这就把单调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听故事,看幻灯就清楚地知道了桌椅的来历,懂得爱护桌椅的意义所在。最后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爱护桌椅,这样<<爱护课桌椅>>的观念也就在学生的脑海深深地扎下了根。

  强调电教媒体内容的趣味性,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片面追求趣味性,把思品课变成了故事课、游戏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为界限,否则不仅达不到使用电教媒体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游戏活动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开展    下一篇:谈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感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