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0-03-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变革考试评价体系,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主权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教育,使学生具备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相统一。在这样的要求下,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无法反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会束缚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堂活动,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标准的改革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其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更注重评价过程。具体措施可以有:变一考定分数为结合学生日常在课程教学中的表现与考试分数决定成绩,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监督评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是践行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教学方式、内容的创新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面向生活的,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联系生活,教学方式要生活化、现实化。对于教师,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教学具有科学明确的目标,教学方法活动化,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得到能力和思想道德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课堂活动实施的依据。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看到清晰明确的学习方向,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在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依据生活经验,开展实例讨论、自我反思、 情境转移、实地考察等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方向,灵活运用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教学中鼓励小组讨论、主动发问、自我反思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中直面社会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信息时代,初中生获得校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他们可以轻易了解社会上的最新动态、热点新闻。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价值观导向不一,初中生几乎无社会经验,价值观未完全定型,这极易造成他们对是非标准的困惑,甚至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使其树立对事物判断的正确标准,提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了解社会时事热点、把握社会最新动向,从中提取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案例的信息,做好备课;采取事件代入、情景代入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事件,判断对错,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教师通过引导与解惑,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评价问题,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价值导向,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提出都是对这一趋势的有力回应。道德与法治课程事关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做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要求。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承上启下、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可以说影响着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前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真正理解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道德与法治课课教学心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