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众人拾柴“火焰”高-----优秀学生培养心得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5-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考的硝烟渐渐散去,在市、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团结协作下,很幸运我所教的文科班中,多人在130分以上,其中姜珊获得了140分,张柏贤135分,刘紫霄135分等等。语文教学一直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恰好今年上半年我校承接了省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课题,自然这股春风也吹拂到了高三,让我校高三的语文备考如鱼得水。现在我把自己在2015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的些许做法总结如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需要日积月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就是字词的积累,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的积累达到量到质的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能力。

  【“大宝”天天见-----快乐向前“冲”】

  首先基础知识的梳理,必须是“大宝天天见”,利用早读、晚读、课前一练的时间,利用传统的“语文快餐”“集腋成裘”的系列练习,同时改变传统的选择题模式,不断变化题型,来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无味,比如在“集腋成裘”练习中,穿插一下文字游戏,比如成语接龙,文白转换,造句,仿写等不同考查形式,每隔两周进行基础知识“快乐向前冲”的小比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这些小的练习量不大,但天天做,不断重复并加以巩固,力争在历次考试时基础知识题目做得又快又准,为后面的阅读与写作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

  其次结合着专题复习的环节,穿插融合进教材的基础知识。将教材化整为零,将来化零为整。如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密切,重点实、虚词都涉及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落实课本文言文时要求学生把学过的文言文对照注释,认真看一遍,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做到精讲多练,将近三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做统帅,将教材重点知识习题化。用例题做统帅进行复习能很好的体现由知识的再现上升为知识的应用,由知识的识记上升到知识的联想推理,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和吸引力。这样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促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专注力,良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感与语文素养,而恰好语文是关乎素养,无关考试的一门学科,加大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是我们高三备考的宗旨。

  【腹有诗书——胸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阅读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让学习有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落到实处,我的基本要求是两个本子,一个都不能少。一个是素材与周记本,素材可以抄可以粘贴也可以自己概括总结,周记必须是原创。一个是课堂错题积累本,必须标明日期,每周小组检查,督促每天的积累。其次,每节课前五分钟,都有一名同学熟练背诵自己积累的素材,要求不仅仅是背过,而且结合高考作文题目,限时口头作文,要求能运用刚刚背过的素材,长期训练就能快速将背过的素材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三备课组,集结集体的智慧编写和印发了《晨读风》《时事热点素材集锦》和《作文素材之阅读小报》等等素材,补充了关于“马云” “曼德拉” “纳兰容若” “莫迪亚诺”“村上春树”“朱清时”“林清玄” “北岛”“李叔同” “民国学人”等十余组专题阅读材料。

  附录《作文素材之阅读小报》中的素材之一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 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梅贻琦逝世后,其弟梅贻宝含泪回忆说:“五哥长我 11 岁,生为长兄,业为尊师,兼代严父。”在纪念“九·一 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面对东北地图变色的悲剧,他坚信“不甘沦为奴隶的民众,将群起而图之”。他信心十足:“东北三省虽亡,东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则东北将不致终亡。”在西南联大时,到梅贻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会捧出一盘自制的叫“定胜糕”的点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胜糕”三个字,表达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多维解读

  1. 大楼与大师   大学有了一流的豪华大楼,并不等于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北大并没有大造崇楼巍宇,他的身边云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刘半农等一大批学术巨擘,他依靠这支群星璀璨的导师队伍,一举奠定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品格。诚然,为使当下数量激增的大学生有良好的深造环境,添置必需的设备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来自行政的干预过多,看一所大学办得如何,往往不看其内质,而注重于可视可触的“硬件”。随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大学早已不是净土,“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言犹在耳,斯人已去,反观现实,惜哉痛哉!

  2. 厚德载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胸怀,他们甘心在别人耀眼的光芒下刻苦钻研。梅贻琦在世人的 心目中,正是这样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幕后英雄,才有了清华学术星光大道上的光彩与荣誉。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在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正是这样淡泊宁静的心胸、包容旷达的厚德,成就了清华百年的别样辉煌,梅贻琦本人也成了清华的名片而享誉全球。

  【适用话题】 名片、丰碑、大师、爱国、信心、乐观、破格、大学精神、厚德载物、大楼与大师、不拘一格揽人才

  抓作文: 一篇佳作定乾坤

  写作是一种倾诉,更是一种能力,它是在不断借鉴与练习中提升的,需要你笃行思考、质疑、体悟和创新。

  语文高考中,作文占60分,几乎占了试卷分值的五分之二,是重中之重。可以说作文的成绩对整个分数影响非常大,也是拉分的关键点。高三伊始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立意务求深刻、材料意象丰富、行文展现才情、真情自然流淌、展现创新之美。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 如何才能让学生与写作之间达到“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优秀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是很有“味道”的,可谓异彩纷呈:有俏皮幽默的,有老成持重的,有清新亮丽的,有古朴典雅的……优美有味的语言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也为作文获得高分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不能轻易抹杀他们的语言“个性”。

  优秀生在做好“最优秀的自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精到点拨”,要让他们始终牢记四种意识:

  【读者意识】

  高考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它只有得到特定读者——阅卷老师的认同,引起特定读者的共鸣,考生的写作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写作时,就必须贯穿读者意识,具体而言,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好:

  一是用词用句符合规范: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在阅卷场上,除了特殊表达情景需要,阅卷老师一般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因此尽量不用。不要中文外语夹杂。

  二是事件叙述要完整,除了记叙文,一般采用概括叙述的方式,高度浓缩,言简意赅,叙述中带进作者的情感倾向,为后面的抒情显意奠基。

  【文体意识】

  必须明白一点,写什么就必须像什么,必须符合该文体的相关规范。什么文体都像的文体,实际是无文体。应该在学会写议论文等常规文体的基础上,再尝试一种新文体,才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文面文采意识】

  文面: 文面在作文评分中占据几分很难界定,实际上,它的影响不止几分,它对评分的潜在影响甚至超过一半。因此督促学生一定要字写规范、清楚,不要带笔、连笔,字占一格的2/3。字数符合规定要求,不要不足或者过多超出。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规范准确。

  文采: 写作时,在符合主题的基础上,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多用形象的、新鲜的、恰当精妙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让文采飞扬。

  【段落意识】

  “文似看山不喜平”,段落的安排也是这样的道理。高考作文的段落一般要求为6——9段,段段都可称之为黄金段落。再者尽量把行文过渡独立成段,长短夹杂、参差协调,给阅卷老师视觉的清晰感和美感。

  知而好,好而乐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内驱力很关键,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他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只有具备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语文。

  曼德拉用“爬上一座大山后,你会发现有更多山要攀登”来形容他卸任总统后的生活。语文教学也是在翻阅一座座的“峭拔雄伟的大山”,让我们执子之手,携手并进,继续攀登,永不停止!永不停止于山腰的美景中,永不停止于登上一山之顶的喜悦中……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环节初探    下一篇:同课异构,“异”从何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