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学习兴趣对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二、生动小故事,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穿插一些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且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可以创造较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教学内容较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故事这样导入:一天,聪明的小猴到动脑筋爷爷家里去玩,动脑筋爷爷出了一道“3加2减5乘0”的题叫小猴算。小猴心想:3加2的5,5减5的0,0乘0还是的0,这么简单,于是脱口答道:“得0!”谁知动脑筋爷爷连连摇头:“错了,错了,你只能的0分。”那么聪明的小猴为什么错了呢?真确的答案应是多少呢?同学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就知道了。这样一来,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激欲一听的感染力,从而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讲授新课时,恰当地运用故事讲述,不仅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学生易学易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穿插了“猴子分桃”的故事:老公公拿出8个桃子,给猴子做2天的伙食。猴子一算,每天才吃4个桃子,嫌少了些。于是老公公拿出80个桃子给猴子,但要吃20天,猴子还是嫌少。于是老公公拿出800个桃子给猴子,但规定吃200天,猴子一看,有那么多桃子,高兴极了,但仔细一算,任然是每天只能吃4个桃子。为什么猴子每天然只能吃4个桃子呢?这时,学生兴趣浓郁,注意力非常集中。

  三、生活化问题,激起学生兴趣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所以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的时候,我把枯燥的除法题编成了一道学生们最熟悉的购物的问题。今年由于物价上涨,老师买豆角17元才买回2斤豆角,同学们知道多少元一斤吗?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很多学生马上就能猜出8.5元,可是8.5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一来学生感兴趣了也就爱学数学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四、科学设疑,激起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产生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新课开始,我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接着,我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并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我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便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当我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马上予以纠正。学生回答后,我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73、216、4729、843、2056、3059,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都是3、6、9。然后要求学生算一算,看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些数中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于是不用我说,学生自然对前面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在学生困惑不解的时候,我再出示另外一组数:12、430、2714、5001、7398、9687,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是不是3、6、9,然后算一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数的个位虽然都不是3、6、9,但其中的有些数却能被3整除。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疑窦丛生,百思不解,这样使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探求知识的状态,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定向、调节、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习新课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