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认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人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 … 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因此,在教学“认识图形”时,“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在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带着实物、玩具等,从不同角度去看,从中发现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在“图形的测量”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系统学习测量之前,他们对测量工具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然后,对于为什么要用统一度量单位并不怎么了解。因此,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中关村三小鲍海影老师所上的课给我的启示是,学生从“买相框”这回事中产生了统一度量单位的需要,从而对度量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增加。

  “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这两个内容更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几位专家在讲座中谈到,比如“图形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的变换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例如,电梯、地铁列车在平行移动;钟面指针、自行车轮、电风扇叶片在旋转运动;许多年画、卡通动物、建筑物的形状具有对称性。这些现象为儿童学习图形的变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空间教学“图形与位置”,比如教室、校园、电影院、上学路上等情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

  二、要突出要求的层次性

  对于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或者相同的知识领域,在各个不同的学段中,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这样的层次性要求,不管在《大纲》版教材还是《课标》实验稿教材都是这样编排的。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师没有考虑层次性地要求,故意拔高要求。比如,在二年级教学角初步认识时,有的老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角;还有的老师将初步感受角的大小的要求,拔高为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在练习题中出现了诸如“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无关”的判断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反映了教师在研读教材,把握阶段性要求、层次性要求上的欠缺。

  实际上,《标准》对于图形的认识在不同学段的要求用了不同的字眼:从 “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例如,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第一学段要求 “辨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在“图形与变换”中,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段的要求各不相同,第一学段的要求是:“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第二学段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两个学段“轴对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要求是“感受”,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进一步认识”、“ 能在方格纸上画对称轴”。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才不至于拔高或降低某一方面的要求。

  三、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不管是什么内容,增强体验是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要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思考、感悟等活动中,增强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通过操作、想象,发展的空间观念。下面是讲座中“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见过这样的不变包装盒吗?

  生:见过。

  师:生活中很常见,为了大批量地运送正方体,它出产的时候,不是这个分店,知道他是什么分店吗?

  生:展开后它所占的空间比较小,其实它摞在一起所占的空间不是很大。

  师:是不是这样啊?

  生:是。

  师:实际上啊,大家都有很多的经验,那我们把它展开放直,运输的时候就可以节省空间,而且也不易损坏,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教师示范切开正方体)

  师:它叫做正方体的什么?

  生:展开图。

  师:要是剪一个,得到的展开图,一定跟它(第一个)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他的想法?

  生: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剪开后不完全一样。

  ……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像,拼图,验证,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修正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空间观念。

  在“图形的测量”中,《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而是要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到了对单位的理解。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地体验、感悟各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大小,使学生一提到这些单位的时候,头脑里边就能有一个实例作为对应的支撑。

  “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也应该增强学生的体验。吴正宪老师说:“有成功、有失败,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的想法是,只有让学生经历错误,修正错误。他们的头脑里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

  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体验,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学生在探究中出错并不是坏事,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