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历自身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正是秉承了这种理论,把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置于首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知识的获得以更大的外部空间与载体。让数学课不仅充满着知识,更充满着趣味,让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凭借数学本身的魅力,注重思维情境创设,增加情感投入,使数学课在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中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王国,在充满激情、充满求知欲望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与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做法:

  一、挖掘数学自身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魅力性很强的学科,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枯燥无味一样。只要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许多多富有趣味性的内容”。目前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数学没有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就是繁琐的加减乘除和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学得很被动、也很机械,不会灵活应用。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作为老师有责任把学生领进数学的“花园”中,让他们去 “感受”“体验”数学王国的“满园春色”,进而产生对数学探索的渴求,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1.发挥数学应用性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经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设计悦美情境,展现数学的美。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基本的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材的特点,恰当的整合教材,从审美的角度为学生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美感。数学中有很多美的地方:简洁美,和谐美,相似美等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去感受数学美,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通过深挖教材中数学美之因素,揭示数学结构内在联系及其美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内驱力去钻研学习。

  3.引入数学史话,追踪先人足迹。

  张奠宙、宋乃庆两位教授曾指出:“数学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介绍数学发展史上一些杰出数学家的主要成就,并了解数学家奋发进取、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为赶超数学数学先进水平所作的贡献。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勤奋刻苦、奋发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入数学史中引人入胜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话题,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生动。

  二、注重思维情境创设,营造乐学的氛围: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情境,即情感或心境的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

  2.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

  3.课堂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

  三、增加情感投入,唤起学习的情趣: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处不在起着作用。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满怀感情地进行数学教学,发挥情感的魅力,感染学生。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提高修养水平

  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2.锤炼教学语言

  数学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但在教学时如何将那些“冰冷的美丽” 转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这中间就有一个教师表达的问题,即“用声传情”的技巧。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语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的同时力求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亲切温和、欢快昂扬、庄严郑重、幽默风趣等各种不同的语调来渲染气氛,以激发引导学生。

  3.创设和谐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爱的暖流,从而达到“信其言,乐其道”的效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地引导点拨,有效地沟通交流,与学生间建立起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积极有为地做课堂的主人。

  总之,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谨的思维性、结论的确定性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量的数学运算,繁琐的定理证明和公式推导,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心理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它丰富的内容,广泛的应用,现实的背景,悠悠的历史,巧妙的方法,和谐的美感,为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景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的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做到师生融洽,情感交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课堂中的复述    下一篇:小学数学情趣化作业的设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