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整合的中的很需要地位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恩施市施州小学 马承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已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那么,信息技术又是如何渗透在教学中,影响教和学的呢?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激情。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非常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充分考虑到了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传统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新课标指导教师打破传统理念,拓展教学空间,就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统计单元《种蒜苗》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农民十五天种蒜苗的整个过程,并在适当地地方给学生们加以解释,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观察整个蒜苗的生长过程,不但得到了大量的数据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从而要珍惜今天美好的学习机会。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居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再以教学四年级认识负数——温度为例,本内容教学难点是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要让学生从感受到温度的变化情况来认识负数,在备课时我自己也觉得非常的抽象,无法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负数这一概念。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伊始,我先从认识温度计入手,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先认识零摄氏度及零上温度,并会读,会记(这个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很容易把零上温度记作为“+?”)。再让温度计内的液柱下降到零以下时,怎么来读,又怎么来表示呢?这样对比让学生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在教学时实现了课内外的结合和学科间的整合。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陶冶情操。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进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的喜爱倾向。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课件让学生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展示出来,让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我用FLASH动画给学生呈现出了各种颜色鲜艳,种类不同的三角形……让不同色彩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缓缓地流入学生心田,印在学生脑海。学生在美的陶冶下,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引导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知识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数学教学时,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激趣,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中去遨游,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把电、光 、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本人从教数学中,深切体会到不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越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议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教学    下一篇:浅论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