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略知大意,多种手段感悟古诗意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10-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八一路小学   周宇兰

  古诗文是汉语最美的语言形式之一,怎样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得有成效,一直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难点。跟很多语文老师一样,我在古诗教学中感到最困惑的就是:怎样处理解释诗意和感悟诗境的关系,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合适,这个度很难把握。在课堂的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反复琢磨名家教学案例,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摸索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粗浅经验。

  一、诗意不求甚解,略知大意即可

  这首先是遵循新课标的相关规定,其次也是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根据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特点而确定的教学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对于诗意的讲解我一般是这样操作的:

  对于诗句中的难点,还是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如比较生疏的字词。如“风景旧曾谙”的“谙”,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的障碍处,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等,这些字词,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还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四个字,写尽了江南三月的无限春光,对全诗的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二、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意境

  通过粗讲,学生对诗句的雕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熟读。而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

  熟读,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这个过程首先应该充分保证学生个人诵读的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这样才不致于混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为了让学生读得有成效,读得有韵味,我平常在诵读诗歌中总是着力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营造意境时,我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小池》这样画面感很强的诗歌,我和学生一起为古诗配画;《慈母吟》这样的诗歌,情感性很强,就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情感;送别诗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感悟……当然,直观的课件和合适的音乐也能起到渲染意境的作用。在平常的诵读训练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朗诵的节奏规律,平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读得更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形式来朗读,如加动作、打节奏、配乐唱等,让学生读出不同的体会来。

  古诗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我思考和摸索的地方,我相信自己能跟学生在古诗学习的一路前行,总能遇到美好的风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怎样进行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下一篇:有效指导朗读 提升语文素养
推荐资讯